風景這邊獨好(3 / 3)

這一切,都寫在了威廉·曼徹斯特的《光榮與夢想》中。美國人關上油管不到兩個月,結果就顯現無疑——1941年9月,日本駐美國大使野村在華盛頓對新聞界說:“東京全市,連一輛出租車都沒有了(意思是說,日本沒有汽油了)。”

我們注意到美國人從全力支持日本在華擴張,到停止物資供應的時間轉折點是在1941年7月。而此前的6月22日,蘇聯遭受了希特勒的突然襲擊,從此集中國力進行衛國戰爭,再也無力在中國推進其影響力。而美國人扶植日本以抗衡紅色蘇聯在華勢力的考慮也就是多餘的了。

在沒有美國及其盟友(如荷蘭)的戰略物資支持的情況下,日本的戰爭機器立刻就要停止。那資源貧乏的島國,根本支持不了對華戰爭。

日本人隻剩下了一條路——直接奪取盛產原油、橡膠等戰略物資的東南亞。它也就真的這麼幹了,那就是1941年12月7日的珍珠港事件——我們不妨索性再暗黑一把:若羅斯福總統和美國軍方預料不到這個結果,那才叫作小覷了盎格魯-撒克遜新教白人精英的智慧了呢!

後來的事情我們都知道了:美國人送給日本人的鋼鐵,後來有很多以美軍將士體內子彈的形式回到了美國。但是,美國人成功達到了其戰略目的:

先利用日本壓製蘇聯在遠東的勢力(這點,也是英法的願望),並壓製、削弱、最終驅逐了英、法、荷蘭在東亞、東南亞的殖民勢力。

然後在戰略資源、能源(橡膠、石油等)問題上卡住日本的脖子(聯合荷蘭、英法對日本禁運)。

失去驅動戰爭機器的動力和原料而走投無路的日本,要麼乖乖吐出既得利益(這意味著日本軍部勢力退出日本決策圈,並且吐出全部既得利益),要麼拚死一戰——它當然選擇後者(這個結果,如果說羅斯福總統猜不到,鬼才相信):這就是珍珠港事件的背景。

在破局之後,美國人挾“全球反法西斯、拯救全人類”的光輝大旗,領導全世界人民,徹底擊破日本。

以後的事情,就順理成章了。

美國人在刺刀的威脅下,順手將日本在東亞獲得的全部利益收入囊中,然後再給它套上繩子,將其改造成了聽話的馬仔。

對於一根筋的倒黴蛋來說,不乖乖聽話,不甘心當馬仔不行啊。時至今日,美軍仍然大規模駐紮在日本最發達的經濟中心和政治中心附近。比如,橫濱、東京的大門口——橫須賀就駐紮了美軍強大的第五、第七兩支艦隊,其中的“中途島”號航母編隊、第5艦隊潛艇部隊、第五航母戰鬥機聯隊都常年駐紮。

隻要稍稍有基本的國際政治思維的人就會明白這意味著什麼:若日本方麵有任何異動,可能威脅到美國利益,那麼這些殺人利器就要發揮威力了。

所以,每次聽說日本人如威脅說要製造核武器之時,瓜子就笑了:不要命的話隻管造,薩達姆還在奈何橋上張望,等著誰跟他一起吃團圓飯呢!

總結一下,在列舉了當時美國以外列強的慘狀後,我們不妨用一句話來概括形勢,那就是:美國人在2001年的體會是——風景這邊獨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