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燒“歐洲超級連環船”(3 / 3)

若是用公式來描繪的話,即可列出如下:

“歐洲兄弟們”交出歐元,換來希臘債券→希臘人得到歐元,用於購買“歐洲兄弟們”的商品→“歐洲兄弟們”獲得歐元,作為利潤→“歐洲兄弟們”用獲得的歐元擴大再生產→更多的產品送到希臘→希臘人把更多的希臘債券交給“歐洲兄弟們”→希臘人得到更多歐元,繼而用借來的歐元購買“歐洲兄弟們”送來的更多的商品……

這是一個正反饋循環,這循環一輪輪進行下去,我們就會發現“歐洲兄弟們”的生產規模一輪輪擴大。而推動“歐洲兄弟們”實現這一喜人局麵的,則是他們獲得了持續不斷的購買力——扮演這個持續不斷的“購買力”的,則是希臘人發出的越來越多的希臘債券。

這個公式,完全可以繼續擴大,套在其他“歐豬”國家身上,於是,我們就會發現這樣一個可喜的局麵:隻要“歐豬五國”們可以不斷地發行希臘債券,交給“歐洲兄弟們”,那麼,“歐洲兄弟們”的經濟就會持續不斷地紅紅火火下去。有了這個“紅紅火火”,歐洲人就可以獲得一個穩固的後盾。在此基礎上,歐洲人即可揮師東進,與美國人在中東一爭高下。

我們很容易看出來,這個循環的關鍵,在於希臘等“歐豬”國家的債券必須保持其較高的信用。

然而,“歐洲兄弟們”和“歐豬五國”們卻從來不擔心這一點。因為在標準普爾、惠譽、穆迪氏那裏,希臘債券和其他“歐豬五國”債券的信用總是得到很高的評級——這個和諧的局麵,一直保持到2009年12月。

這個月,是美國人對印度人發出邀請後的第三個月。美國人等到了第三個月,卻遲遲不見印度人玩那個讓全球人都心跳的遊戲。

就在這個月,在南亞方向遲遲等不到炮聲的美國人,焦躁之中,在南亞以外的另外一個戰略方向,試探性地朝著希臘開了第一槍。

2009年12月8日,惠譽將希臘信貸評級由A-下調至BBB+,前景展望為負麵。

2009年12月16日,標準普爾將希臘的長期主權信用評級由“A -”下調為“BBB+”。

2009年12月22日,穆迪宣布將希臘主權評級從A1下調到A2,評級展望為負麵。

然而,歐洲人還用不著太著急。因為,此時“歐債危機”還未成型,危機的焦點僅僅局限於希臘一國身上。按照美國人做事的常規,這第一個階段,通常隻是試探而已。危機是否會發展下去,要看未來形勢的發展。

換言之,隻要印度人按照交易約定,在南亞做了那件“驚天動地的大事”,美國人就不會將主要精力放在歐洲方向——光東亞方向的事兒就夠他忙的。而且,按照1997年的成例來看,那預期中從中國弄到的“收益”,也足夠填上國內的窟窿了。既然如此,又何必立刻對歐洲人動手呢?然而,總統閣下怎麼也沒有等到印度人的動作。反而在2010年1月11日,他聽到了來自中國的一聲巨響(陸基中段反導攔截試驗成功)。後來的事情表明,白宮和華爾街的決策是異常果斷而迅速的。因為,就在東亞那聲巨響傳來的同一天,美國人對著歐元區開了第二槍——穆迪警告葡萄牙若不采取有效措施控製赤字將調降該國國債信用評級。

至此,“歐債危機”進入第二個階段——開始擴展到希臘以外的國家。按照美國人的慣例,進入這個階段,整個國家的戰略進攻方向已經變成不可逆轉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