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名員工,無論理想多麼偉大、高遠,如果沒有細節作為基石,一切無異於“紙上談兵”,最終隻是泡影。因為一個人無論多麼精明強幹,如果不注意細節,舉止粗魯無禮或做事馬馬虎虎,就不可能到到老板賞識,即使自己創業也不可能成功。
小疏忽,大代價工作中無小事。看起來細小的事憤,麻痹和忽視都有可能帶來難以想象的後果。固此,無論是企業還是員工,都要重視細節,不能有一點小疏忽,否則將要為付出昂貴的代價。
工作中無小事,往往因為一點小疏忽而付出巨大的代價。這不是聳人聽聞,也不是小題大做。人類的曆史上,有太多因忽視細節而導致失敗的教訓。
英國國王理查三世在波斯戰役中慘敗並因此而遜位的史實讓人扼腕長歎。世界著名文學家莎士比亞曾這樣評價這場戰役:“馬,馬,一馬失社稷!”
1485年,英國國王理查三世率領大軍與裏奇蒙德伯爵亨利率領的軍隊進行了一場世界曆史上著名的戰役——波斯戰役。這場戰役將決定誰統治英國。
戰役進行的當天早上,理查派了一個馬夫去備好自己最喜歡的戰馬。
“快點給它釘掌,”馬夫對鐵匠說,“國王希望騎著它打頭陣。”
“你得等等,”鐵匠回答,“我前幾天給國王全軍的馬都釘了掌,現在我得找點兒鐵片來。”
“我等不及了。”馬夫不耐煩地叫道,“國王的敵人正在推進,我們必須在戰場上迎擊敵兵,有什麼你就用什麼吧。”
鐵匠從一根鐵條上弄下四個馬掌,把它們砸平、整形,固定在馬蹄上,然後開始釘釘子。釘了三個掌後,他發現沒有釘子來釘第四個掌了。
“我需要一兩個釘子,”他說,“得需要點兒時間砸出兩個。”
“我告訴過你,我等不及了,”馬夫急切地說,“我聽見軍號聲了,你能不能湊合?”
“我能把馬掌釘上,但是不能像其他幾個那麼牢實。”
“能不能掛住?”馬夫問。
“應該能,”鐵匠回答,“但我沒把握。”
“好吧,就這樣,”馬夫叫道,“快點,要不然國王會怪罪到咱們倆頭上的。”
兩軍交鋒,理查國王衝鋒陷陣,鞭策士兵迎戰敵人。“衝啊,衝啊!”他喊著,率領部隊衝向敵陣。遠遠地,他看見戰場另一頭幾個自己的士兵退卻了。如果別人看見他們這樣,也會後退的,所以理查策馬揚鞭衝向那個缺口,召喚士兵調頭戰鬥。
還沒走到一半,一隻馬掌掉了,戰馬跌翻在地,理查也被掀在地上。
國王還沒有再抓住韁繩,驚恐的畜生就跳起來逃走了。理查環顧四周,他的士兵們紛紛轉身撤退,敵人的軍隊包圍上來。
他在空中揮舞寶劍,“馬!”他喊道,“一匹馬,我的國家傾覆就因為這一匹馬。”
他沒有馬騎了,他的軍隊已經分崩離析,士兵們自顧不暇。不一會兒,敵軍俘獲了理查,戰鬥結束了。
從那時起,人們就說:
少了一個鐵釘,丟了一隻馬掌。
少了一隻馬掌,丟了一匹戰馬。
少了一匹戰馬,敗了一場戰役。
敗了一場戰役,失了一個國家。
所有的損失都是因為少了一個馬掌釘。
這個永載史冊的著名戰役,告訴我們這樣一個道理:也許隻是一個小小的疏忽,付出的代價也是相當昂貴的。
我們日常工作中雖然不會發生這麼驚天動地影響巨大的事件,但並不等於說我們可以馬虎行事。
研究人員曾經歸納出一條“事故法則”:每一起嚴重的安全事故的背後是29次輕微事故、300起未遂先兆和1000起事故隱患。這些輕微事故、未遂先兆和事故隱患隻要稍加留意就可發現。但若在細節上疏忽大意,事故與損失終有一天不可避免。
工作中無小事,容不得半點疏忽。然而,不論是工作中還是生活中,我們常常忽略一些無關緊要,看上去不起眼、無所謂的小事。常常抱著不足掛齒、無所謂的態度。其實不然,有些看起來微不足道的細節和元素,正是工作中的命脈之穴。
曾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海輪“環大西洋”號,就因為一個船員買了個不太合適的台燈,加上一幫警覺性、責任感不高的船員,就把21人葬送大海。
在整個事故的過程中,每個人的責任看起來都很微小,但連續發展後就不可收拾了。
當巴西海順遠洋運輸公司派出的救援船到達出事地點時,“環大西洋”號海輪消失了,21名船員不見了,海麵上隻有一個救生電台有節奏地發著求救的信號。救援人員看著平靜的大海發呆,誰也想不明白在這個海況極好的地方到底發生了什麼,導致這條最先進的商船沉沒。這時有人發現電台下麵綁著一個密封的瓶子,打開瓶子,裏麵有一張紙條,21種筆跡,上麵這樣寫著:
一水理查德:3月21日,我在奧克蘭港私自買了一個台燈,想給妻子寫信時照明用。
二副瑟曼:我看見理查德拿著台燈回船,說了句這個台燈底座輕,船晃時別讓它倒下來,但沒有幹涉。
三副帕蒂:3月21日下午船離港,我發現救生筏施放器有問題,就將救生筏綁在架子上。
二水戴維斯:離港檢查時,發現水手區的閉門器損壞,用鐵絲將門綁牢。
二管輪安特耳:我檢查消防設施時,發現水手區的消火栓鏽蝕,心想還有幾天就到碼頭了,到時候再換。
船長麥凱姆:起航時,工作繁忙,沒有看甲板部和輪機部的安全檢查報告。
機匠丹尼爾:3月23日上午理查德和蘇勒的房間消防探頭連續報警。我和瓦爾特進去後,未發現火苗,判定探頭誤報,拆掉交給惠特曼,要求換新的。
機匠瓦爾特:我就是瓦爾特。
大管輪惠特曼:我說正忙著,等一會兒拿給你們。
服務生斯科尼:3月23日13點到理查德房間找他,他不在,坐了一會兒,隨手開了他的台燈。
大副克姆普:3月23日13點半,帶蘇勒和羅伯特進行安全巡視,沒有進理查德和蘇勒的房間,說了句“你們的房間自己進去看看”。
一水蘇勒:我笑了笑,也沒有進房間,跟在克姆普後麵。
一水羅伯特:我也沒有進房間,跟在蘇勒後麵。
機電長科恩:3月23日14點我發現跳閘了,因為以前也出現過這種現象,沒多想,就將閘合上,沒查原因。
三管輪馬辛:感到空氣不好,先打電話到廚房,證明沒有問題後,又讓機艙打開通風閥。
大廚史若:我接馬辛電話時,開玩笑說,我們在這裏有什麼問題?你還不來幫我們做飯?然後問烏蘇拉:“我們這裏都安全嗎?”
二廚烏蘇拉:我回答,我也感覺空氣不好,但覺得我們這裏很安全,就繼續做飯。
機匠努波:我接到馬辛電話後,打開通風閥。
管事戴思蒙:14點半,我召集所有不在崗位的人到廚房幫忙做飯,晚上會餐。
醫生莫裏斯:我沒有巡診。
電工荷爾因:晚上我值班時跑進了餐廳。
最後是船長麥凱姆寫的話:19點半發現火災時,理查德和蘇勒房間已經燒穿,一切糟糕透了。我們沒有辦法控製火情,而且火越來越大。直到整條船上都是火。我們每個人都犯了一點錯誤,最終釀成了船毀人亡的大錯。
看完這張絕筆紙條,救援人員誰也沒說話,海麵上死一樣地寂靜,大家仿佛清晰地看到了整個事故的過程……“千裏之堤,潰於蟻穴”。長期以來,很多人都一直以為這句成語隻不過是一句防微杜漸的警世箴言而已,現實生活當中並不存在這樣的事例,但是已經有太多事例證明了“千裏長堤,潰於蟻穴”確實存在。
很多人輕視小事,認為小事不值得一做,因此為工作留下了隱患。
工作中無小事。所有的成功者與我們一樣,每天都在對一些小事全力以赴,唯一的區別是,他們從不認為自己所做的小事簡單。
不要小看小事,不要討厭小事,隻要有益於自己的工作和事業,無論多麼小的事情我們都應該當作大事來對待。用小事堆砌起來的事業大廈才是堅固的,用小事組成的工作才是真正高質量的工作——做好細節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基礎,是做好大事的必要前提和條件。
無論從事什麼職業,無論在什麼崗位上,無論職位高低,我們都要養成重視細節的習慣和高度認真嚴謹的態度,把小事當成大事做。否則將要為此付出昂貴的代價。
細節決定成敗小事汐什麼能決定成敗?管理學中的“蝴蝶效應”為我們做了很好的解答。
一隻亞馬遜河流域熱帶雨林中的蝴蝶,偶爾扇動幾下翅膀,就可能在兩周後引起美國得克薩斯州的一場龍卷風。這是科學家洛倫茲於1979發表的“蝴蝶效應”理論。它生動反映了混沌運動的一個重要特征:初始條件的十分微小的變化經過不斷放大,對其未來狀態會造成極其巨大的影響。
美國質量管理專家菲利普·克勞斯比曾說:“一個由數以百萬計的個人行為所構成的公司,經不起其中l%甚至是1%。偏離正軌的行為。”
現代化的大生產,涉及麵廣,場地分散,分工精細,技術要求高,許多工業產品和工程建設往往涉及到幾十個、幾百個甚至上千個企業,有些還涉及幾個國家。這就需要從技術和組織管理上把各方麵的細節有機地聯係協調起來,形成一個統一的係統,從而保證其生產和工作有條不紊地進行。在這一過程中,每一個龐大的係統都是由無數個細節結合起來的統一體。忽視任何一個細節,都會帶來意想不到的災難。
在工作中,任何細節,都會事關大局。牽一發而動全身,每一件細小的事情都會通過放大效應而突顯其重要影響。工作中無小事,任何驚天動地的大事,都是由一個又一個小事構成的。企業中的每一個員工,都是企業運轉的一個小環節,他們的工作質量會影響到整個企業的工作質量。
小李是某公司的經理,想聘請一位助理。在眾多的應聘者中,他最後挑選了一個學曆並不高的畢業生。
一個職員問他:“我想知道,你為什麼挑他?他就沒有工作經驗,也沒有高的學曆,和其他的應聘者相比,他毫無優勢可言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