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消費再付款的確根“時髫”,但一定要警惕別陷人金融麻煩之中。
詹妮弗·梅西是休斯頓大學的一年級學生,她第一次在信用卡上簽了名,得到了一件T恤衫。一年後,她發現已經在14張信用卡上簽了字,總計消費高達兩萬美元。
34歲的佩奇·霍爾度完蜜月回來,發現自己已經被老板炒了魷魚。她和丈夫不得不開始盤算如何償付結婚、度蜜月以及購置新房家具的1.82萬美元的現金。
與以往其他年代的人不同,現在美國18歲至35歲的青年都是伴隨著債務文化成長的。這種文化是由方便易行的信用卡產品、持續繁榮的經濟以及昂貴的生活方式組成的。有關人士指出,現在許多美國青年往往是靠欠單生活,利用信用卡和貸款,來支付餐館費用,來購買高技術玩具,以及新款汽車。有很多學生在他們大學畢業之前,就已經債台高築。因債務纏身,不少人發現自己現在已經很難買得起房了。就像有人說的:我們得竭盡全力來償還我們的欠款。
一位美國青年說出了問題所在:電影、電視節目以及廣告都在鼓吹這樣一種觀念,當今的年輕人有權享受豐富的生活方式。“在那瘋狂的緊跟時髦生活的浪潮中,我們便不知不覺地陷入了金融麻煩中。”
可憐的美國青年人,在電影、電視節目以及廣告的強大鼓動下,瘋狂地緊跟時髦生活,結果“不知不覺地陷入了金融麻煩中”。今日的美國年輕人盡管也在努力工作,收入往往也很可觀,但收入永遠也趕不上層出不窮的吸引你的消費產品的增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