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在遠處看見過活體猛瑪,它們在西伯利亞的針葉林帶裏慢慢地爬動。活著的恐龍曾在新西蘭的叢林裏短暫地出現過。
甚至還有人提出——不過,令人傷心的是,那隻是一種猜測——渡渡鳥有可能還生活在毛裏求斯北部人跡罕至的荒涼小島上。
不過,在所有據說已經絕種的動物中,最有可能仍然生存下來的一種就是塔斯馬尼亞虎,袋狼科動物。
這是一種凶猛的袋狼目掠食動物,約有1.8米長,身上長有極大的張開的鉗口,臀部有斑紋,它的俗名就是這麼來的。
這種動物曾在澳大利亞極常見,一般認為在公元前1000年以前就已經從大陸上絕種了,主要是因為引入澳洲野犬後造成的。
袋狼科動物在塔斯馬尼亞存活了相當長的時間,可是,這種動物被英國早期的殖民者瘋狂滅殺,因為英國人認為,這種動物對他們的羊群是個巨大的威脅,到1910年,這種動物在野外就很少見到了。最後一隻確認的樣本是1933年在弗羅倫泰穀抓到的,3年之後死在霍巴特動物園,1936年,這種動物就被宣布“可能絕跡”。
可是,袋狼科從來就沒有完全從人類的視線裏消失。1937年~1938年和1945年~1946年由政府資助的狩獵隊,都曾找到可確認的蹤跡,1936年之後共有400多目擊者報告,這比大多數神秘動物報告的次數都要多。
國家公園及野生動物服務處的斯迪夫·史密斯1980年還主持過進一步的追查,想找到一些證據。他估計,目擊報告約有1/3是高質量的報告,並發現,在許多報告中,觀察者都處在與獵物不到9米的距離內。
一件典型的事件發生在1982年3月。當時,一位布須曼老人名叫漢斯·納阿丁,他住在塔斯馬尼亞西北部薩爾曼河的河口。這天夜裏兩點,他給弄醒了,伸手抓到手電筒後,他就朝四周一照,發現一頭大型動物站在離他5到6米遠的地方。那看上去當然很像一隻袋狼:“它一動不動地站著,每一個部分都看得非常清楚。那是一隻成年的雄性動物,一身的細毛像沙子一樣的顏色,狀態極好。我數了一下,背部足有12條黑色斑紋。它有一顆很大的長角的角形頭,耳朵很小,圓圓的。尾巴很細,但靠近臀部的地方很粗,跟狗尾巴一點兒也不像。”當納阿丁伸手抓攝像機的時候,那頭動物掉頭就跑了,可是,它在那個地方已經呆了很長一段時間,留下了很強烈的香味。
一小群虎類被宣稱其在塔斯馬尼亞絕跡的60多年中存活下來,這個想法聽上去並不顯得荒唐,可是,動物學家們一直有個問題沒有解決,就是說,事實上,還有500多份報告稱澳大利亞大陸上還有袋狼存在,而它們在那裏的生存卻看上去是非常成問題的。
這些目擊報告也不是集中於一兩個不易進出的地方,這個地區的範圍從昆士蘭一直向南延伸至墨爾本的近鄰。
在那裏,一種叫做旺它吉的怪獸在過去40年裏被人看見過100多次,目擊地點一直向西到了海邊,離帕西南部160千米。北邊也有報告,包括在金伯利附近發現的一小片腿骨,那是澳大利亞西北部的一個山區。
對該腿骨附近的骨頭做的碳元素測定,確定其年代早至1890年(那片腿骨本身沒有進行碳元素測定,因為有可能會毀壞它)。
確切的證據仍然很少,但是一位證人,也就是一位職業獵野豬者凱文·卡麥隆,最近拿出了6張照片,表明一頭老虎的尾巴和後腿,那隻老虎正在永加裏拉普附近的叢林裏探路前進。
那些照片一開始引起了人們相當大的興趣,可是,不久便有人指出,那些照片拍攝的角度非常之多,不可能像卡麥隆宣稱的那樣是在“20秒~30秒”之內拍攝下來的。
那位獵野豬者的可信度後來又一次受到懷疑,因為他宣稱,在他追逐那隻獵物時,為了減少噪音,他曾脫下自己的褲子,穿著短褲追。
因為沒有更確鑿的證據,說袋狼存在的案件仍然停留在很有說服力,但又沒有證據的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