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一消息使世界科學家為之嘩然。各國競相派船考察,一心盼望得到一個活標本,但都沒有這種福分。此後考察熱就寂然自滅了。另一個證據是,蘇聯白令海沿岸曾不斷發現海牛殘骸。而且,當地漁民說,他們的父輩確曾捕過海牛,並傳說它的肉味佳,而它的脂肪能被陽光曬熔,熔化後發出的氣味香如杏仁。據說,蘇聯的科學檔案中有不少有關海牛的資料,其中記載著1803年至1806年自然學家季列齊烏斯和克魯森施滕幾次發現海牛的情況。
實際上早在1854年,俄國一家報紙就報道過發現海牛的新聞。諾登舍爾茨所率領的考察團曾在白令島發現了海牛,所描繪的海牛的模樣和“彼得大帝”號所敘述的大體相同。
據記載,1910年,丘庫半島南端曾有一隻死海牛被衝上了岸,可惜缺乏科學知識的居民一湧而上把它瓜分了。據報道,1962年在白令海中,一艘軍艦還發現過海牛。另外,蘇聯一位學員,曾把自己發現的海牛殘骸交給了國家。經鑒定,這些殘骸不足200年,因此可證明海牛並沒有在1768年絕跡。
近年來,俄羅斯生物學家再次掀起了一股海牛考察熱。他們采取深入民間的方式,向白令海附近的居民征詢海牛的傳說。盡管有人自稱親眼目睹過海牛,並繪聲繪色地敘說這種怪物的特點,但至今在科學上也沒有更大的突破。海牛的有無仍是一個謎。
“雷獸”之謎
“
雷獸”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呢?據村民們描述,它全身發著金光,好像是把金片貼上去似的;樣子像馬,不過四肢要比馬短了很多;額頭上有一隻獨角,叫起來就跟貓頭鷹一樣;嘴角上還長了兩顆獠牙。
在雲南的高黎貢山,沿中緬邊境由北向南延伸,有個叫青河村的小村子,平均海拔在4000米以上。全村有400多人。
村裏住著一名姓伍的村民。1965年3月的一天,他辛辛苦苦養大的3頭肥豬一夜之間不見了。他逢人便說,他那3頭肥豬一定是被“雷獸”給叼走了。
“雷獸”到底是一種什麼動物呢?據村民們描述,它全身發著金光,好像是把金片貼上去似的;樣子像馬,不過四肢要比馬短了很多;額頭上有一隻獨角,叫起來就跟貓頭鷹一樣;嘴角上還長了兩顆獠牙。
姓伍的村民有個兒子,名叫伍宗誠,在村裏負責保安工作。他安慰父親說:“爹,您別著急,我已經派人進行調查,同時關閉了村裏對外的聯絡道路,豬一定會找回來的。”
到了晚上,為了保證村裏的安全,伍宗誠帶著幾個人在村裏巡邏。青河村雖然隻有400多人,但住得很分散,巡邏一圈,也得大半夜。這天晚上烏雲密布,連一顆星星也見不到,他們走在伸手不見五指的小道上,心裏直發毛。
他們巡邏了大半個村子,已經是後半夜了,大家都有些精疲力竭。這時,突然黑暗裏金光一閃,把他們嚇了一大跳,那個金光閃閃的東西徑直朝他們衝了過來。人們不知道那是個什麼東西,但從奔跑的聲音來判斷,類似於牛或馬之類的猛獸。伍宗誠大喊一聲“快躲開”。話音剛落,那個怪物已衝到眼前,有個來不及躲開的小夥子,一下子被撞倒了。肚子被怪物的獠牙給豁開了,腸子流了一地。
那個“雷獸”一看捕到了獵物,低下頭來準備美餐一頓時,伍宗誠和他另外三個夥伴不約而同地開了槍,怪物身中數彈,號叫一聲,倒在了地上。人們趕緊把受傷的夥伴送到醫院,但已經晚了。
天亮以後,人們都來看這個怪物,大家不約而同地說:“這就是‘雷獸’。”事後,伍宗誠把“雷獸”的皮剝了下來,賣給了皮貨商,把所得的錢送給了死去的那位夥伴的妻子。
這個故事在當地引起轟動,有人猜測,所謂“雷獸”,可能是一種毛色變異的野豬或者犀牛。可“雷獸”究竟是什麼,仍然需要等待研究證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