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人怪獸15(1 / 3)

神農架有野人嗎

金星說,“野人之謎”僅在我國境內探尋就斷斷續續進行了近一個世紀,尤其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從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到西雙版納,從天山南北到中部山地神農架,多次進行過大量科學考察,尤以神農架最引人注目,持續時間最長。

“神農架有沒有野人?”“野人存不存在?”隨著神農架“野人”秘蹤大展於1998年12月28日在深圳市博物館開展,這些話題被人們議論得沸沸揚揚。記者為此采訪了在神農架探險4年多,此次特地趕來參加展覽的考察隊隊長張金星。

張金星是一位傳奇人物。曾在1998年9月份刊登了題為《神農架“野人”尋蹤》的文章,裏邊就提到了這位為了尋找“野人”,毅然在“野人”和妻子之間選擇了前者的探險壯士,今年44歲的張金星原在山西某公司工作,1983年辭職,開始了全國範圍的自費考察。1994年7月,經山西省科委給國家科委推薦,他申請到了赴神農架考察“野人”的機會,並且獲得了中科院一些考古學家和生物學家的支持,開始孤身深入神農架野生林區尋找“野人”。

神農架究竟有沒有“野人”,對這個大家關注的話題,張金星先從“野人”的定義說起。他說,何謂野人,從科學考證上對此有兩種說法:一、認為“野人”是介於猿與人之間的一種未進化到現代人的正在形成中的“人”。它具有人的基本特點,如直立行走,使用工具,有思維、語言能力等。所不同的是,他們在形成人以前,就脫離了人類文明社會,流落到與世隔絕的自然界生存繁衍。二、從對“野人”分布地區、體態、形象、進化程度與巨猿極相似推論,認為“野人”很可能是巨猿後代。這有幾個方麵的理論根據。從目前我們所掌握的材料分析,我們所尋找的奇異動物確是一種直立行走的類猿似人動物,但與人類標準相差甚遠,卻與巨猿有許多相似之處。“野人”應該是某一種改變了原來生活習性的殘存動物——巨猿。在所有對目擊“野人”者的社會調查中,大家所指認的也是一種巨大的古猿類動物,而不是近代四大類人猿中的任何一種。張金星讚成“巨猿說”,認為“野人”很可能是巨猿的後代。

針對目前許多媒介關於“根本沒有野人存在”、“尋找野人純粹是一些企業為牟取暴利而推出的嘩眾取寵的行為”的說法,張金星說,關於“野人”,到目前為止還沒有人能斷然否定它的存在,也沒有人能拿出確鑿的證據說它一定存在。不過,既然有那麼多目擊者的報告,那麼這個主要發生在我國中部某些神秘原始地區的類人生物之謎,就值得我們去認真探訪一下了。此次在深圳特區舉辦這樣的展覽會,是神農架林區的政府行為。目的是想在我國野生動物保護法頒布10周年之際,通過特區老區聯手,共同推介生態旅遊,進一步喚起人們認識自然、親近自然、回歸自然,保護自然的意識。

張金星說,“野人之謎”僅在我國境內探尋就斷斷續續進行了近一個世紀,尤其在新中國成立之後,從世界屋脊喜馬拉雅山到西雙版納,從天山南北到中部山地神農架,多次進行過大量科學考察,尤以神農架最引人注目,持續時間最長。從1976年椿樹樹椏看到“野人”,中科院派出第一支科學考察隊至今,考察行動從未間斷,而且積累了豐富的第一手野考資料,收集到數以萬計的“野人”毛發、糞便、腳印等蹤跡。而在這短短的20多年裏,又不斷有人與其相遇,不斷有新的發現。種種跡象表明,確有一種神秘的奇異動物與我們人類共同生活在這個世界上。因而,尋找“野人”,揭示“野人之謎”,將對人類起源、進化研究,具有極大的推動作用和科學價值。

談及“野人”考察的意義,張金星說,實際上“野人”所涉及到的不隻是針對某種動物,而是對整個生命科學體係的一種新的革命,是一個國家人文科學和自然科學綜合達到成熟的標誌。這次考察除了科學上的價值,更廣泛的社會意義在於讓人們清醒地認識到,由於我們人類不文明的行為,已經導致不少珍稀物種的滅絕。人類社會的急劇發展正在使生態環境遭到加速破壞,嚴重地威脅著動物的生存。某些未知物種還未被發現就即將滅絕,這將是自然界的巨大損失;而最終殃及的將是我們人類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