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7、窗明幾淨(1 / 2)

三泉鎮之所以在益昌縣的位子十分重要,還源於過去本身就是益昌縣的四大行政區之一。

在改革開放之前,益昌縣有四大行政區,每個行政區之下又管轄著5、6個鄉鎮。而當時的三泉區公所就管轄著林寶、泉清、興樂、塔白、塔興、三泉等鄉鎮,人口達15、6萬,也是這些鄉鎮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後來撤銷了區公所,所以現在的三泉鎮完全繼承了原先三泉區公所的衣缽,當然也包括原來的三泉區公所的辦公樓,也就是現在三泉鎮政府辦公樓。

鎮政府大樓是一棟老式樓房,應該屬於上世紀七十年代修建的,辦公樓在場鎮的東北角,臨街。過去屬於主街道上,南來北往的貨車、公共汽車、驢馱馬拉的都經過政府門口這條街。後來因為街道太擁擠,於是政府將場鎮拓展,新修了其他的街道,那些經商的各種車輛就走外麵了。漸漸地,政府的這條街也就安靜了許多,當然人也稀少了,街上的生意也冷清了下來。

從街道撇手走進,首先是政府辦公樓下抬空的一個走廊,走廊很短,不過6、7米,兩邊就是一樓的各個辦公室,其中有一個專門的麵向街道一麵的一間信訪室。

走廊道上兩邊的牆上張貼著各種專欄,其中最重要的有兩個——《黨務公開欄》和《政務公開欄》。上麵張貼著所有領導和各個辦公室人員的照片與職務、電話號碼等等。以及其他的一些比較固定的政策。還有就是一些比較臨時性的宣傳畫,不過都是很呆板的,但很實用。

穿過走廊,前麵是一塊空曠的不大不小的壩子,中間有一個魚池,魚池中央是一座高聳的假山。

任傑看了看假山上還濕漉漉浸潤著水,還長有一層淺淺的苔蘚,幾株野草枯敗的黃褐色的外表下,隱隱約約的露出一星半點的新綠。他伸頭看了看魚池裏,多半池水,假山的下半部被水掩映著,看起來有一種神秘幽深感。

“這裏麵有魚嗎?”任傑心裏想道。

再一注目水深處,一個隱約的紅色鯉魚在水下慢慢的遊著,哦,後麵還有幾尾跟著。

院壩的四周是一圈深紅色的圍牆,左邊的牆上還是政府的各種專欄,把牆裝飾的花花綠綠,牆下的空曠地是一個小小的停車場,屬於內部專用。

右邊是兩間小矮房,專門堆放政府裏麵的雜物的。

正對假山走過去,穿過圍牆的梅花型園門,裏麵的兩邊就是兩棟不同年代修建的幹部宿舍樓。

右邊一棟年代稍微久遠一些,可能與當初辦公樓的年代差不多,設計相對落後,房間偏小,所以主要住的是年輕人和從其他地方調來的幹部,應該屬於單身樓。

左邊一棟應該比右邊要新得多,基本就是本地幹部,或者說在當地已經成家的幹部。所以要新式一些,寬一些,屬於雙職工樓。

在正對麵的兩棟樓之間,有一棟兩層小樓,一樓是三泉鎮政府夥食團,二樓是一個中型會議室,主要用於開職工會,或者村幹部會。在夥食團的左邊,與雙職工樓並列的是一溜平房,大約有5、6個單間。一半是招待所,一半是政府夥食團設的雅間,主要招待客人。

在鎮政府外麵周圍,是各種高矮不一,新舊各異的居民房。

任傑站在政府的院壩中央,聞見了一股油菜香味,他知道,這是附近的榨油廠飄出的香味。他慫了慫鼻子,抬頭環視了一下政府大樓的四周,又望了望天空,還是陰沉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