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3 / 3)

(8)斯吉泰烈支(C.J.cOPHRLS_,1868-1941)俄國小說家,十月革命時,逃亡國外。一九三○年回國。著有《契爾諾夫一家》等。

(9)任國楨(1898-1931)字子卿,遼寧安東(今丹東)人,北京大學俄文專修科畢業。《蘇俄的文藝論戰》,是他選譯當時蘇俄雜誌中的不同派別的四篇文藝論文編輯而成;為魯迅主編的《未名叢刊》之一,一九二五年八月北京北新書局出版。

(10)裏培進司基(g.C.BPhSFPZGOPI,1898-1959)蘇聯作家,《一周間》是他寫蘇聯內戰的中篇小說。

(11)尾瀨敬止(1889-1952)日本翻譯家。曾任東京《朝日新聞》和《俄羅斯新聞》的記者,生平致力於介紹、翻譯俄國文學。

(12)勃洛克(A.A.ULEO,1880-1921)蘇聯詩人。早期為俄國象征派詩人;後受一九○五年革命影響,開始接觸現實。十月革命時傾向革命。著有《俄羅斯頌》、《十二個》等。

(13)托羅茲基(B.i.DNEFOPI,1879-1940)通譯托洛茨基T縋?參加過俄國革命運動。在十月革命中和蘇俄初期曾參加領導機關。一九二七年因反對蘇維埃政權被聯共(布)開除出黨,一九二九年被驅逐出國,一九四○年死於墨西哥。

(14)江朝宗、王芝祥都是當時的軍閥、官僚。江朝宗曾參加一九一七年張勳複辟活動;失敗後,他在同一年內卻得到北洋政府"迪威將軍"的頭銜。王芝祥曾用佛教慈善團體名義組織世界紅卍字會,自任會長。

(15)"密斯"英語Miss的音譯,意為小姐。"密斯得",英語Mister的音譯,意為先生。

(16)"向隅"見漢代劉向《說苑·貴德》:"古人於天下,譬一堂之上;今有滿堂飲酒者,有一人獨索然向隅而泣,則一堂之人皆不樂矣。"後來用以比喻得不到平等的待遇。

(17)"何必改作"語見《論語·先進》:"仍舊貫,如之何?何必改作?"

(18)李太白(701-762)李白,字太白,祖籍隴西成紀(今甘肅秦安),後遷居綿州昌隆(今四川江油),唐代詩人。楊朱,戰國時魏國人,思想家。

(19)威爾士(H.G.Wells,1866-1946)通澤威爾斯,英國著作家。著有《世界史綱》科學幻想小說《時間機器》、《隱身人》等。

(20)但丁(DanteAlighieri,1265-1321)意大利詩人,主要作品有《神曲》等。

(21)跋忒萊爾(1844-1910)英國作家,但丁的研究者。著有《但丁及其時代》等。曾譯《神曲》為英文,並加注釋。

(22)陳西瀅在《現代評論》第一卷第十八期(一九二五年四月十一日)《中山先生大殯給我的感想》一文裏,說他和章士釗於一九二一年夏曾在英國訪問威爾士和蕭伯納;章士釗在《甲寅》周刊第一卷第二號(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五日)《孤桐雜記》裏,又將陳西瀅的這一段文字改寫為文言。此外,陳西瀅在其他文章中還常談到威爾士、蕭伯納和莎士比亞等以自炫。

(23)曼殊斐兒(K.Mansfield,1888-1923)通譯曼斯菲爾德,英國女作家,著有小說《幸福》、《鴿巢》等。徐誌摩翻譯過她的作品。他在《自剖集·歐遊漫記》中,說他上過曼殊斐兒的墳:"我這次到歐洲來倒像是專做清明來的;我不僅上知名的或與我有關係的墳,......在楓丹薄羅上曼殊斐兒的墳......"又陳西瀅曾在《現代評論》上一再談到法朗士,徐誌摩也"誇獎"他學法朗士的文章已經"有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