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6章 危險之中,伸出援手5(1 / 1)

麵對左宗棠措辭尖銳的質問,曾國藩采取了一如既往的忍讓態度,沒有進行過多的解釋和爭辯,但難免不心存芥蒂。在曾氏大營中人看來,左宗棠此舉證明,他已經可以步沈葆楨之後,取得“絕無良心科”的第二名了。曾左二人日後關係日漸疏遠,在此就打下了深刻的伏筆。何況成為總督之後,左宗棠與曾國藩的書信往來又恢複了舊日飛揚跋扈指手畫腳之態。筆記中有這樣一條記載:(左宗棠)一日來谘,極詆文正用人之謬,詞旨亢厲,令人難堪。文正複之雲:“昔富將軍谘唐義渠中丞雲:‘貴部院實屬調度乖方之至。’貴部堂博學多師,不僅取則古人,亦且效法時賢,其於富將軍可謂深造有得,後先輝映,實深佩服,相應谘覆雲雲。”以曾國藩之修養,如非鬱怒已極,絕不會以這樣的嬉笑怒罵尖酸刻薄來回應左宗棠。雙方的關係,至此已經陰雲重重。然而就在此時,左宗棠又給了曾國藩重重一擊。

太平軍為了解天京之圍,對湘軍展開突然反攻,大舉攻入了皖南。左宗棠認為這是曾國藩調度不力、防備不當所致,在未和曾國藩商議的情況下,直接向清廷建議,簡派楊嶽斌來督辦江西、皖南軍務。這一建議的實質,是要從曾國藩的轄區範圍內分割出江西、皖南,清廷早就想收縮曾國藩的兵權,接到此奏立即批複同意。這顯然是對曾國藩權勢和威信的一次嚴重打擊。以曾國藩之城府涵養,對此事未置一詞,但他的幕客們卻情緒激烈,紛紛破口大罵。曾國藩的得意門生趙烈文在他的日記中說,見左宗棠《請飭楊嶽斌督辦江西、皖南軍務片》,字字為自己表功,句句給曾國藩抹黑:按此折……旁敲側擊,複見金陵之兵力甚充,不必視為過重,及曾中堂之用人,未能盡人之長。寸楮之中,凶鋒四射,似乎天下舍己之外,更無公忠體國之君子。籲!險矣。

“天下舍己之外,更無公忠體國之君子”,趙烈文一語,道出了左宗棠的心事。左宗棠以居心正大為恃,對老同事、老朋友突然襲擊,這種事以後還多次發生。這種襲擊表麵上當然是以“大清王朝根本利益”為出發點,但背後卻經常隱藏著強烈的“爭雄心態”。事實證明,清廷選擇左宗棠來作為分化湘軍的突破口實在太準確了。在整個湘軍集團中,左宗棠是唯一一個始終要越曾國藩而上的人。左宗棠的這一舉動,正式宣告曾左解體。

清廷見分化政策收到效果,從此更加放手扶植左宗棠的勢力。經過三年苦戰,左宗棠攻克杭州,清廷因此於同治三年(1864)三月特加左宗棠以太子少保銜,並賞穿黃馬褂。及至當年十月,左宗棠奪得浙江全省,被清廷封為一等伯爵,並賜爵名“恪靖”。功名之順遂,出乎所有人的想象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