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守望者的幸福41(1 / 2)

第四章 對愛你的人說謝謝 (感恩)

把愛的機會還給你

他出生在太行山深處的一個小村,小村十分貧窮。

窮到什麼程度呢?距離小村最近的村落也在20公裏以外,小村距離鄉所在地整整30公裏,30公裏是清一色的山路,走不了車,最險要的地方,是隻有半米左右寬的山脊,山風大的時候,人是不敢走在上麵的,必須小心翼翼地爬著過去。小村沒有電、沒有電話,也沒有水。夏天的時候,吃、用水都要到5公裏外的山泉去背,冬天的時候就隻能化雪水了。因為水太緊張,小村的村民常常舍不得洗臉,衣服一年也洗不了幾次,而洗澡對於小村的人,是一個太奢侈的詞。

小村太窮了,稍微有點途徑的村民都陸續搬走了。他出生時,小村隻剩下10戶人家。但小村卻有一所小學校,小學校擔負著方圓幾十公裏內山寨裏適齡孩子們的上學使命。他9歲那年的夏天,父母雙雙病故,和年近80歲的奶奶相依為命的他,連書本費都拿不出了。可他是那樣的渴望讀書,渴望學有所成,渴望能夠走出這深曠的大山,渴望通過知識改變命運。但他再無親人,小村的人家也都窮得一貧如洗,沒有人能幫得了他。

雖然他隻有9歲,但他卻覺得自己的天空密布著一生也無法驅散的陰霾。這天,他跑到村外那個開滿野花的山坡,撲趴在地,號啕大哭起來。哭著哭著,他的腦海中突然閃過一個念頭:“寫信,給最大的官寫信,求他幫助我。”回到村裏後,他問遍了所有的長輩,長輩們都告訴他,在當地最大的官就數縣長了。他不知道縣長到底是多大的官,能不能管他的事,但他還是連夜給縣長寫了一封信,寫了他生活的無奈,寫了他讀書的渴望。第二天,他把信交給老師,托老師去鄉裏時幫忙寄出去。

縣長真的收到了他的信。看完他的信,縣長哭了。

經過調查,縣長發現,在全縣內,因沒錢讀書而輟學,或者麵臨輟學的孩子有許多。而且,這樣的情況,在全國許多地方都存在。縣長給北京的有關部門寫了一封信,連同他的信一同郵寄了出去。很快,在中國大地上出現一個嶄新的、凝聚著愛的詞彙:希望工程。

很快,他成為希望工程捐助的第一個學生。

能夠繼續讀書,讓他十分興奮,他也十分珍惜這個機會。小學、中學、高中,他的學習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終於以優異成績考取了上海的一所師範大學,在起程去上海報道時,全村的人都來送他,他動情地對父老鄉親們說道:“我大學畢業後一定回來。”

寬闊平坦的柏油馬路、鱗次櫛比的高樓大廈、旖旎多彩的霓虹燈……都市的一切都和他出生、長大的那個小山村不一樣,都市的一切都是那麼的美麗優越,美麗優越的如同神話世界。可是,他總是想著一口飯一口飯把他養大的鄉親們,總是響著他來大學報道前,鄉親們送他出村時,他對鄉親們說的那句話:“我大學畢業後一定回來。”

他終於大學畢業了,多家外企主動邀請他加盟,相戀了2年的女朋友也挽留他留在上海一同創業,但他一一拒絕了,回到了太行山深處那個家鄉小村,做起了一名教書匠,校舍就是他家那三間老房。

生活同他年少時似乎沒有太大差別,依然是窮的每天隻能吃半飽,依然是夏背泉水冬化雪水的無奈,稍有不同的是,他從學生變成了老師,而作為學校的惟一一名老師,他教授著全校從一年級到五年級,共20幾名學生的所有課程,工資每月隻有200元。

拒絕都市的誘惑,甘心於大山的清貧;無視繁華優越的誘惑,恪守著質樸的誓言……他的事跡迅速的被媒體宣揚著,孑然一身的他的愛情成為人們的一個關注。一時間,一些青年女子紛紛給他寫信,表達著愛慕之情,更有人跋山涉水的趕到他生活的那個小村,向他大膽的表達著愛意。每次,他什麼都不說。如果是夏天,他就把自己平時睡覺的裏屋讓給女孩子睡,因為那是條件最好的一間。但即便這樣,夜裏,無孔不入的蚊子仍舊會咬得女孩子滿身是包,而那小半盆洗了學生洗老師,洗到最後幾乎變成泥湯的洗臉水更是讓女孩子們眉頭緊鎖……女孩子來了又走,走了又來,最多的隻在他的學校住了3個晚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