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業一年多了,他依然孑然一人。
回到山村的第二年冬天,又一個女孩子來到他的學校。他急忙盛了一盆雪回來,在爐子上把雪化成水後,仔細的將漂在雪水裏的幾根枯草根和一粒羊糞蛋撈出。等水燒開了,他找來一個水杯,倒了滿滿一杯水遞給女孩子,熱情又滿是歉意地說道:“不好意思,這裏的條件就這樣,你一定渴壞了吧,快喝吧!”女孩子接過水杯,看了看水杯,又看了看他,一口一口的喝起水來。
那天夜裏,他失眠了,這是第一個沒有拒絕喝雪水的女孩子。
第二天,女孩子並沒有提出離開,而是教起學生們唱歌、畫畫,這讓從沒有上過音樂課和美術課的學生們十分興奮,吃飯的時候,學生們都爭先恐後將自己的大麥粥、地瓜粥盛給女孩子吃,女孩子則吃的津津有味。
第三天,女孩子的身上起了好多包,原本光鮮的臉和頭發也都變得灰蒙蒙的了,女孩子卻渾然不知一般,依舊興致勃勃的教學生們唱歌、畫畫,甚至開始向學生們學習做飯。
他開始渴望女孩子能夠留下來,但他卻沒有對女孩子說出自己的渴望。
第四天,女孩子對他說,要回家一趟。他的心一涼,他知道,女孩子這一走就不可能再回來了,他掩飾著自己的失落將女孩子送下山。
女孩子走了,一切恢複到原來的樣子。
一個星期後,他正在給學生們上課,女孩子背著大包小包,氣喘籲籲的推開了教室門。他驚詫地看著女孩子,學生們卻放下書本,歡叫著圍攏過去。他聽到有學生問女孩子還走不走了,女孩子回答著:“不走了,我要留下來教你門唱歌、畫畫。”
2個月後,他和女孩子舉行了婚禮,婚禮雖然很簡樸,但全村的村民和全校的學生都參加了。
這是一個真實的故事,他就是被稱為希望工程第一人的張勝利,河北省淶源縣桃木疙瘩村人,女孩子叫王亞萍,河北省雄縣人,在見到張勝利前,在雄縣縣城開服裝加工店。
我采訪張勝利和王亞萍時,他們的孩子已經3歲,一家三口幸福並快樂。我問張勝利,當初那些女孩子來了又走,走了又來,一次又一次,有沒有讓他對愛喪失信心?張勝利淡然一笑,說道:“怎麼會呢!她們和王亞萍一樣,也都很真摯,不同的是,她們對我的情感或許隻是感動、欽佩,並不是愛,她們發現不是愛後,離開是對的,是在把愛的機會還給我。”
張勝利說的風輕雲淡,淡靜從容,我卻聽的心瀾激蕩。
是啊,當海誓山盟、如火如荼的情感突然背離,或許並不是不愛了,而是對方發現是一場錯誤,在進行著情感的修正。那麼,這個時候,做為另一個主角的你,或者我,不應該肝腸寸斷、怨恨悲憐,而應該學會感謝、感恩,對方將愛的機會還給我們。
理解了感動、欽佩等與愛的不同,不隻是一種智慧,更是擁有了讓人生減少憂傷與沉鬱的胸懷;而充盈著感謝、感恩的心,則能夠獲得更多的繽紛和生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