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守望者的幸福42(1 / 2)

第四章 心懷感激

我的朋友兄弟三人都在省城,他們在各自的領域裏都取得了令人矚目的成就,關於他們的故事在我的朋友圈子裏一直被傳為美談。

他們兄弟在幼年的時候家庭遭遇不幸,父親出車禍而死,母親改嫁遠走他鄉。爺爺奶奶都已經70多歲,身體又不好,眼看著三個孩子兩個老人無法生活了。這個時候,他們那個隻有400多人的偏僻小村發起了一場善心運動。村中的長輩說:“都是鄉親,我們大家不能看著這一家人餓死。”似乎也沒有誰做什麼規定,從此以後,村裏的人家就開始了輪養他們。人們輪著把兄弟三個領到自己的家裏去吃飯,次日又會有另一戶人家來領,全村輪了一遍了,又從頭開始。兄弟三個到了上學的年齡,村裏人又說:“隻要咱們的孩子能夠上學,就要讓他們上。”後來他們成為全村的孩子中學習最好的學生,村裏人說:“我們的孩子學習不好,我們就集中全村的力量供他們三個讀書。”全村人就這樣一直把他們都送到大學深造。

我的朋友說,他們在故鄉生活的十幾年中,令他們刻骨銘心的故事講不完。他們幾乎沒有感受過失去父母的孤伶,沒有感受過受凍挨餓的滋味。冬天還沒有到,鄉親們早就給做好了棉衣。誰家來了客人親戚,要做好吃的,都會想著給這三個孩子留一碗。他們就這樣在這個貧窮的小村子裏成長起來,一個個都長大成人。後來他們的爺爺奶奶在一年中相繼去世,那個時候老大才16歲,正在讀高中。村裏人為老人舉行了葬禮,他們對孩子們說:“從此,全村不論哪一家都是你們的家了。”

現在,兄弟三個一年中都會回老家好幾次,他們說,他們每一次回去,對於他們那個小村子來說,都是一次節日。一家一家的去吃飯,一家一家的去坐坐,回來的時候就是一家家給送的鄉村特產,常常是裝滿了一小車。他們三個出資把村裏的土路鋪上了柏油,他們說,原來的土路坑坑窪窪,太不利鄉親們出行了。他們又給村裏打了深井,安裝了自來水,這樣鄉親就可以喝上幹淨清潔的水了。他們最近的計劃是改造村小學,因為小學的教室太破了。

他們做了這些事情以後,當地的政府要他們回去做報告,要給他們立碑紀念,他們堅決地拒絕了。他們說:“沒有別的,就因為我們對這方土地充滿了感激,這裏的鄉親都是我們的恩人。”

有一次,我與他們在一起談起這個話題,兄弟三個說:“我們並沒有什麼思想覺悟,我們隻是對這個世界充滿了感激之心。我們永遠感激我們的鄉親們,他們不僅養育了我們,更重要的是他們教會了我們,對這個世界要滿懷善良。”

我常常想,我們誰沒有受到過別人的幫助?如果我們每一個人都能夠常懷感激之心,我們的生活將會是多麼明媚而溫馨,我們的世界將是多麼祥和美麗。

那刻骨銘心的3分

1992年, 我距重點中學的錄取分數線隻差5分,一位開煤礦的遠房舅舅慷慨地為我掏了第一學年的3000元學費,讓我成了一名自費生。我格外珍惜那來之不易的讀書機會,學習異常刻苦,成績提高得也很快,高一時我最好的成績已在班級排在第15名。

正當我信心勃勃地向前10名奮力衝刺時,不幸接連降臨,先是父親在幫人上房梁時,不慎摔落下來,摔折了五根肋骨,從此再不能幹重活,為治病還欠了不少錢。接著,那位好心的舅舅的煤礦出了事故,他為死傷者賠付了數額很大的一大筆錢,煤礦還被關閉了。自然地,我也不能再指望他給我掏學費了。

眼看就要開學了,家裏連我最低的生活費都拿不出來了,父親歎息著念叨起令我心酸的家庭狀況,讓我輟學回來幫他撐起這個家。我哭著請求父親讓我讀完高中,我保證考上大學,以後會為家裏掙更多的錢。

父親勉強同意了,可他又給我出了一個難題——我得自己去籌措學費。我跑了好多親戚家,說了無數的好話,掉了無數的眼淚,終於借夠了高二學年的學費。父親又賣了一些口糧,給我兜裏揣了80塊錢的生活費,讓我開始了高二的學習生活。

這時,我心理壓力更大了,深怕自己學習落伍,對不住家人和親朋。我拚命地學習,是班級裏每天起得最早、睡得最晚的一個,幾乎把所有的時間都用在學習上了。我的勤奮, 很快有了回報,高二上學期期末考試,我總分排在了第6名。班主任老師在表揚我的時候,又告訴我一個好消息——如果我能夠在期末考進前三名,學校就將免去我高三學年的全部學費。

老師的話令我激動不已,我心裏暗暗地告誡自己——必須要衝進前三名,免去那筆如山一樣沉重的學費。於是,我更用功了,幾乎到了瘋狂的地步。直到考試前一天晚上,雖說我已很有信心能夠考好,但還是看書看到很晚才休息,因為這次期末考試對我來說實在是太至關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