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不朽名著(2 / 3)

拜倫的旅行從葡萄牙的裏斯本開始,那時歐洲大陸戰火彌漫,正是拿破侖縱橫馳騁征服歐洲的時候。葡萄牙美麗的風光倒是使他們流連忘返,但拜倫在那兒得了腹瀉,弄得有點心神憔悴,而且那裏蚊子特別厲害。雖身受苦楚,但那奇異優美的異國風光仍時時讓拜倫激動不已,神經總是處於興奮狀態。

在裏斯本逗留了幾天後,他們又騎馬從裏斯本到西班牙南部城市塞維利亞,西班牙人的熱情殷切給拜倫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他住在一個西班牙女人家裏,隻住了3天,臨別時那女子剪下一綹頭發送給拜倫,並把拜倫的頭發也剪下一綹作紀念,他們有了很深的感情。臨別,西班牙女郎熱情地擁抱了拜倫,難舍難分。

然後,他們又繼續旅行,前往直布羅陀。這時,拜倫把墨瑞他們送回紐斯台德,隻留下弗來查一人隨行。在直布羅陀稍事逗留,他們又坐郵船前往馬耳他。就是在這時的船上,拜倫想著要寫一首關於這次旅行的長詩。

從小時起,他心裏就鬱積著強烈的感情,這些感情在他的精神世界中沸騰燃燒,岩漿一樣要向外奔湧。那些愛與恨,那些羞辱與榮耀,那些坎坷與荒唐、眼淚與微笑,他的憂鬱、失望、無奈、悲哀甚至絕望等等又湧上心頭,在去馬耳他的郵船上,拜倫獨自在月光下坐在甲板上沉思,他給這首旅行長詩中的主人公起名叫做“恰爾德·布倫”。“恰爾德”就是古代騎士的稱呼,他要把他的主人公寫成一位騎士一樣的人物,他那著名的長詩就這樣開始了。

在馬耳他遊玩了幾天,他們動身前往阿爾巴尼亞。

阿爾巴尼亞當時是一個幾乎不為人知的國家。那兒男人穿著齊膝的裙子,披著山羊大氅,韃靼人頭戴高帽,黑奴、駿馬、皮鼓,伊斯蘭教寺院的尖塔等等,一切都使拜倫入迷。

當地首領阿裏·帕夏素以驍勇和殘酷著名,他是一個身材矮小的人,皤然白須,舉止威嚴,彬彬有禮,遠近聞名,他會把他的仇人毫不猶豫地放在烤架上活烤。當他聽說有一位門第顯貴的英國人來到這兒,便邀請了這些遊客,拜倫一行人如臨大敵,不知吉凶禍福。好在拜倫與帕夏一見即互相談得很投機,成了要好的朋友。帕夏為拜倫他們提供了向導和武裝保護人員。這時拜倫創作的遊記《恰爾德·布倫》第一章已經完成,他對詩的名字做了修改,改為《恰爾德·哈羅德遊記》,繼續開始了他們的旅程。

他們坐上船,準備從水路到希臘去。但是他們碰上了風暴,帆被撕得粉碎,船員們不能操縱這條船了。船上的土耳其人祈求著聖人,穆斯林也向真主祈禱著,船長的仆人弗來查則大叫著他妻子的名字,又念念有詞地說他們會“葬身水底”,他可不想死,哭哭啼啼的如一個無助的孩子。拜倫過去勸他,弗來查則說拜倫自己倒沒事,遊泳技術那麼高,反正淹不死,他則不行了,不會遊泳,必死無疑,說罷更是涕淚橫流。拜倫見勸也無用,就自己裹在阿爾巴尼亞的大氅裏,躺在甲板上靜靜地入睡了。當拜倫醒來時,發現暴風雨已經過去了,船也擱淺在一個淺灘上,他們已是死裏逃生,平安無事,並且受到了當地山民蘇利奧茨人的歡迎。他們一行人見水路走不通了,便決定從陸路到希臘。拜倫一行坐著馬車,翻山越嶺,向希臘奔馳而去。蘇利奧茨人派人護送他們前進,這使他們免受許多不必要的擔憂和麻煩。晚上,那些護送他們的蘇利奧茨人唱著拜倫在翻譯幫助下修改過的詩章。這樣晝行夜宿,經過長時間的旅行,終於有一天,弗來查指著前方驚喜地叫道:“希臘,我們到了希臘!”拜倫起身遠望,果然前麵就是那令人心馳神往的希臘。

對於那有著輝煌曆史的希臘,拜倫早已通過詩人、史學家、藝術家了解了它的悠久的文化,而且深愛著這個國家。現在登臨希臘的領土,使他激動不已。1809年12月24日,拜倫一行人終於到達了雅典,那曾經無比輝煌、壯觀雄偉的神廟和祭壇,如今看上去隻是一些斷壁殘垣了,過去的輝煌與今天的簡陋衰敗使拜倫心潮起伏。光陰流逝,人世滄桑,生命無常,這起伏難平的思緒使拜倫激動得臉上一陣陣發紅,又感到詩潮如湧。他的恰爾德·哈羅德又開始了歌詠,為希臘而謳歌。現在恰爾德成了一個呼喚自由的戰士了:

美麗的希臘,往昔的繁華,

如今隻是淒迷,

你不再榮耀,卻依然流芳,

你已沉淪,卻依然偉大,

如今有誰再率領你那四散的兒女

去砸碎那久久禁錮在身上的枷鎖

起來,希臘的人民,

為了自由就得戰鬥。

拜倫熱情地為希臘的民主自由而呼喚,讓千千萬萬英雄的希臘人民為擺脫土耳其的統治而起來投入戰鬥。

在希臘停留後,他們又登上了去麥士拿的船。在麥士拿,拜倫寫完了他的長詩的第二章。

霍布豪斯是他的第一個讀者,他把拜倫的詩認真誦讀後,認為這第二章並不怎麼樣,隻覺感情有些太誇張,但是讀起來還是娓娓動聽的。拜倫對這些詩的好壞也不敢確定,他把手稿塞進了皮箱底擱著,另尋他途。

在麥士拿待了一段時間,他們到了土耳其的君士坦丁堡。在去君士坦丁堡的途中,拜倫豪興大發,要橫渡達達尼爾海峽,從歐洲遊到亞洲。霍布豪斯可沒那麼高的遊泳水平,他勸拜倫小心,三思而後行。但拜倫決心已下,便跳入了水中。第一次遊的時候,由於風浪很大,很有些危險,遊到一半時,拜倫又折了回來,沒有成功。但他並不氣餒,第二次跳入了水中,這次他花了1個多小時,終於遊過了達達尼爾海峽,從歐洲遊到了亞洲,這使他感到十分驕傲和自豪。

君士坦丁堡,也就是現在的伊斯坦布爾,是東羅馬帝國的首都。從476年東羅馬帝國在那兒建都,1000多年來,形成了又一個文化中心,也擁有極其悠久的曆史文化,拜倫在這兒也被吸引住了。君士坦丁堡內哥特式的尖塔建築比比皆是,索菲亞教堂屋頂金碧輝煌,蔚為壯觀。

1810年7月24日,拜倫和霍布豪斯離開君士坦丁堡。這次,兩個朋友卻要去不同的地方了,霍布豪斯要從君士坦丁堡回倫敦,不再旅遊了,而拜倫還要再去雅典玩些日子。經過一年共同生活的朋友就要分手了,彼此都有些依依不舍。這次離別悲哀動人,霍布豪斯在日記中寫道:“站在海灣盡頭的小石階上,含著淚水告別了這位非凡的年輕人,和他對分了一小束花,這恐怕是我同他對分的最後一件東西了。”他們在海邊長時間地互相遙望,然後揮手而別。霍布豪斯一直保存著那束小花,直到完全枯萎也不忍扔掉,因為這是他們友誼的象征。

拜倫第二次來到了雅典,這次沒有了朋友,自己孤身一人,寄宿在方濟會的修道院裏。修道院裏有一所由6個小孩組成的學校,拜倫便經常與這些孩子一起遊玩,把他們分成兩組進行對抗賽,孩子們的歡笑使拜倫仿佛又回到了他的哈羅公學時代。與孩子們一起遊戲,喧鬧又放肆,每天笑聲不斷,那個領頭嬉鬧的人便是拜倫。

在這兒,發生了一件不幸的事,那就是拜倫得了一次非常厲害的痢疾病,使得他奄奄一息,牙齒由於發燒而打戰,生命危在旦夕。他一個人遠離家園,處於這樣的困境,不禁想到了死亡,他甚至覺得自己每時每刻都會死。

他說:“我正視死亡,認為它是痛苦的一種解脫。我不希望有一個來世,但是,相信懲罰此生的上帝已經為倦怠的人留下了那最後的避難所,神所愛的人年紀輕輕就夭折了。”這時,留在他身邊的一位阿爾巴尼亞仆人卻急壞了,他小心翼翼地護理著拜倫,並且把醫生找來,威脅他說,如果他醫不好他的主人,就要把他殺了。他這威脅還真管用,醫生用盡全力挽救拜倫,終於又使得拜倫死裏逃生,最後恢複了健康。

在這期間,拜倫還寫了兩首諷刺詩《賀拉斯的啟示》、《密涅瓦的詛咒》。他甚至想長期居住在修道院裏過安靜的生活。有一天,他問一位方濟會成員保爾·第弗雷神父,是否允許他居住在修道院裏,而且還隱瞞說他不是個無神論者,向神父要了一枚十字架,含著淚水吻了它一下。拜倫實際上可從沒有相信過基督,反而對它充滿著嘲諷,而他現在的行為完全是憑著一股強烈衝動的感情而做出的,他總是一個情感主義者。雖然他表示了他的誠心,但方濟會並不願意讓他永遠居住下來。

這時,拜倫的律師漢森已不再寄錢給他了,而且還要求拜倫自己來照料紐斯台德和羅奇代爾。這一下在國外斷了經濟來源,他不得不考慮回國了。

弗來查作為先遣人員,帶著行李先動身回去了。幾個星期後,拜倫也登上了回英國的輪船,他含淚辭退了那個好心的阿爾巴尼亞仆人,讓他仍然回到自己的國家。這近兩年的旅行生活就要結束了,作為他一生的第一次出國旅行,他並沒有什麼不滿意的地方:熱情的西班牙、幾乎遇難的船舶、馬耳他的傳奇人物帕夏、雅典的祭壇、達達尼爾海峽的遊泳、雅典修道院的生活、那些記錄旅行的非凡的詩篇。同法國人、意大利人、希臘人、土耳其人、西班牙人、葡萄牙人、美國人等等做了交流,那是他待在倫敦俱樂部裏100年也學不來的知識,這次出國漫遊多麼令人難忘啊!

而今,回來了,這個遠遊的浪子。拜倫回到英國,住在倫敦聖詹姆斯街雷提西旅館。他給母親帶回來一瓶玫瑰油,給霍布豪斯帶來一些大理石製品,為自己帶了一瓶雅典毒芹、4個雅典人的頭蓋骨,他總是喜歡這類東西。

達拉斯聽說拜倫旅遊歸來,便四處尋找,找了好幾天,終於找到了拜倫。達拉斯一見拜倫的麵,便著急地問他有沒有寫過旅途遊記,拜倫淡淡地說:“我壓根兒就沒有想過寫遊記,我相信自己擅長於寫諷刺詩,而且一向是用這種體裁寫的,我寫成了《賀拉斯的啟示》。”拜倫這樣說著,順手把自己的那份《賀拉斯的啟示》的手稿委托給了達拉斯,並請他明天早晨再來,他自己似乎對《賀拉斯的啟示》很滿意。

達拉斯花了一整天的工夫,閱讀了這些啟示。他喜愛年輕的拜倫,當年讀《閑散的時光》時,他第一個十分真誠也是十分高興地肯定了拜倫的作品。現在,他又滿懷著希望,希望從那些“啟示”中找到一些精彩之筆。但他最後卻感到十分失望,兩年的旅行和傳奇般的冒險生活中,竟隻寫出來這些嗎?這部看上去平淡無味的模仿作品,有幾段矯揉造作的插科打諢,既無新穎形式又無獨到見解。難道就隻有這些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