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節 吃得苦中苦,方為人上人(1 / 2)

現在的人,從小就嬌生慣養慣了,喪失了吃苦的能力。

美國有一個家財萬貫的大企業家的千金小姐,在大學期間白天上課,晚上外出打工,以賺取學雜費。有人認為她的父母有些“不近人情”,但這位企業家的回答是:“我這樣做,隻是為了讓孩子從小知道生活的艱辛,讓她經受一點生活的磨練。這樣,她長大以後才能知道怎樣把握自己,如何才能在社會上立足。”

既然本來不需要吃苦的人,都有意使自己吃些苦,那麼對於需要吃苦,而且必須吃苦的人來說,就更不必抱怨生活的苦難了。

實際上,隻有吃得苦中苦,才能成為人上人,這幾乎是一條成功的鐵律。

香港富豪霍英東出生時,家裏窮得無法形容,苦得難以言述。在苦難中長大成人的他,進入社會後的第一份工作是在一艘舊式的渡輪上做加煤的工作,做了不久便被老板炒魷魚了。

霍英東天資聰明,人又勤奮,為什麼會被解雇呢?原因是他家貧,長期營養不良,體重隻有90多斤,瘦骨嶙峋,根本無法負荷夜以繼日的體力勞動。

他後來回憶說:“早上時體力還可以,但到了晚上我就感到身心疲憊不堪。我當時一日三餐,都是吃不飽的。”後來霍英東在啟德機場當苦力,每天有七角半工資及半磅米配分。

他說:“為了省錢,每天清晨5時就由灣仔步行至天星碼頭,坐一角錢船過九龍,再騎腳踏車往啟德機場。”

可是由於體力不足,他在扛貨時,一隻手指被壓斷了。工頭看他可憐,便安排他做修車學徒。但他愛好冒險,擅自駕車,不小心撞上了另一部貨車,於是又被解雇了。

此後,霍英東曾應征做鐵匠,卻因為太瘦弱而沒有成功。於是便上船做鍋釘的工作,但很快再次被炒魷魚。接下來,他又到太古糖廠做試糖的工作。

一次又一次的苦難,並沒有擊垮霍英東,而是磨練了他的意誌,培育了他的堅強。將近而立之年時,他終於時來運轉,在朝鮮戰爭期間將中國大陸急需的物資與藥物運送過來,短短幾年間就發了一大筆財。不久,他又向地產業進軍,並參與航運業、娛樂業經營,終於躋身華人超級富豪的行列。

霍英東在發達之後,仍然長期不改吃苦的本色。他不抽煙、不喝酒,從不喜歡吃得過飽,主糧是芋頭和粟米,每天都堅持遊泳。雖然已到了耄耋之年,他依舊腰板挺直、行動敏捷,雙目炯炯、精力過人。坎坷悲慘、多苦多難的童年、少年和青年經曆,造就了霍英東後來的人生輝煌。

追求享樂是人的天性,但經曆苦難才是人生的必然。人如果不經過挫折、苦難、掙紮,就不可能脫穎而出。

一位好心的老人,在草地上發現了一個蛹,他把蛹帶回家。過了幾天,蛹殼上出現了一道小裂縫,裏麵的蝴蝶掙紮了好幾個小時,身體似乎被卡住了,一直出不來。

老人看著於心不忍,於是他拿剪刀把蛹殼剪開,幫助蝴蝶脫蛹而出。可是這隻蝴蝶的身軀臃腫,翅膀幹癟,根本就飛不起來,不久就死去了。蝴蝶為什麼會死去?原因是蝴蝶失去了成長的必要過程。蝴蝶的成長必須在蛹中經過痛苦的掙紮,直到它的雙翅強壯了,才會破蛹而出。

人的成長也是如此,不經過掙紮,挫折,磨練是很難脫穎而出的。吃苦貴在先,吃苦是人生的一種本錢,一份財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