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媽媽應該想到,這是因為孩子在小的時候思想很單一的緣故,基本上犯了錯誤以後是不會主動承認,也不會想辦法去改正的,這也是孩子與我們成年人的不同之處。
這個時候,媽媽的教育方式將對孩子認識到自己的錯誤起著關鍵作用。是采用強硬的手段逼孩子認識到錯誤,還是采用循序漸進的方法讓孩子自己主動認錯?這就需要做媽媽的你掌握好教育孩子的方法和尺度。
我的看法是,在孩子犯了錯誤後教導和啟發孩子主動地停止和改正自己的錯誤,引導孩子對錯誤行為進行補救。在這一引導過程中,讓孩子了解到什麼是可以做的,什麼是不可以做的,從而建立起內心的約束。然後幫助孩子一起尋找彌補的方法,這樣孩子才能真正地長大,對他未來的生活也會有很大的幫助。
而在采取補救方法的同時,你要費些時間向孩子解釋什麼是允許他們做的,而不說什麼是禁止他們做的。因為許多孩子都有一種逆反心理,你越是禁止的東西,孩子越是想試試。同時,要讓孩子知道你不讚成的不是孩子本身,而是他所做的不良行為。因此,不要籠統地責怪孩子,可以把批評限製在孩子的一定行為上,要避免孩子一不守規矩就指責孩子“壞”,更不能使用詛咒或威脅的口吻。這樣隻會把問題搞複雜,孩子會與你產生對立情緒。也可以讓孩子自己提出彌補的辦法,這將促使孩子對自己的行為進行更多的思考,增強他們的責任感。假若孩子提出的辦法不恰當,媽媽再提出一些補救的辦法來引導他。
說到底,要求孩子對自己的錯誤行為進行補救的最終目的,是教給孩子發展自己內在的約束力。一般說來,孩子學東西快,忘得也快。要有效地運用補救的辦法改變一個孩子不守規矩的行為,要在不同的情況下耐心地、再三地強化正確的行為模式。特別是對那些學得較慢的孩子,或情緒上易受到幹擾的孩子,更需要較長時間的幫助。
所以,不論你工作有多忙,不論你對沒時間陪伴孩子有多大的愧疚,都要不以此為借口嬌慣孩子或者過分責怪孩子。在孩子出現失誤時,教會孩子如何彌補自己的失誤才是教育的重中之重。這樣做不但可以培養孩子的自主性、提高孩子的素養,還可以讓孩子從此以後離開我們的繈褓,長出一雙可以翱翔藍天的翅膀,孩子才能飛得更高、更遠。
§§第十章 問題孩子出自問題媽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