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呂·村裏迓古〕包藏著一團兒和氣,踢弄出百般可妙,共子弟每輕盓痛膝,海將來懷兒中摟抱。你看那裏勾外盓,虛挑實躡,亞股剪刀,他來的你論道兒真,尋的你茶頭兒是,安排的科範兒牢。子弟啊,知他踢疼了你多多少少。
〔元和令〕露金蓮些娘大小,掉盓槍炮,盕雲肩,輕擺動小蠻腰。海棠花,風外嫋,跟蹤換步,做弄出殢人嬌,巧丹青難畫描。
〔上馬嬌〕身段兒直,掖樣兒嬌,挺拖更嬌嬈。你看他拐?尖兒挑舌兒哨,子弟敲,騰的將範兒挑。
〔勝葫蘆〕卻便似孤鳳求凰下九霄,盓靠手兒招,撇演的個龐兒慌張了。他劃地穿盓抹膝,摩肩擦背,偷入步暗勾挑。
〔麼篇〕抵多少對舞霓裳按六麼,慣搖擺會軀勞,支打猜直恁般巧。你看他行針走線,拈花摘葉,即世裏帶著虛囂。
〔後庭花〕你看他打盙拾雲外飄,蹬圓光當麵繞,玉女雙飛鬢,仙人大過橋。那豐標,勤將水哨,把閑家紮墊的飽。六老兒睃趁的早,腳步兒趕趁的巧,隻休教細腿了,永團圓直到老。
〔青歌兒〕呀,六踢兒收拾的穩到,科範兒掣蕩的堅牢,步步相隨節節高,場戶兒寬綽,步驟兒虛囂,聲譽兒蓬勃,解數兒崎県。一會家腳趾鯨鼇,背掣猿猱,亂下風雹,浪滾波濤。直踢的腮兒紅,臉兒熱,眼兒涎,腰兒軟,哪裏管汗濕酥胸,香消粉臉,塵拂蛾眉。由古自抖擻著精神倒拖鞭,三跳澗,滴溜溜瑤台上,鶯落架燕歸巢,他鏟地加觔節乘歡笑。
〔寄生草〕回避著鴛鴦拐,提防著左右抄,蹺跟兒掩映著真圈套,裏勾兒藏掖著深窟竅,過肩兒撒放下虛籠罩,挑尖兒快似點鋼槍,鑿膝兒緊似連珠炮。
〔麼篇〕本是座風流社,翻做了鶯燕巢。扳摟兒摟定肩兒靠,鎖腰兒鎖住膝兒掉,折跛兒跛住盓兒蹺,俊龐兒壓盡滿園春,刀麻兒踢倒寰中俏。
〔尾聲〕解禦了一團兒嬌,稍偏起渾身兒俏,似這般女校尉從來較少,隨圓社常將蹴鞠抱拋,占場兒陪伴了些英豪。那豐標,體態妖嬈,錯認範的郎君他跟前入一腳,點著範輕輕的過了,打重他微微含笑,那姐姐見球來忙把腳兒蹺。
這裏所描寫的“虛挑實躡”、“偷入步暗勾挑”、“行針走線”、“背掣猿猱”、“雲外飄”、“大過橋”、“鴛鴦拐”、“左右抄”都是些具有表演意義的技術性動作。從練就出的這般非凡身手可以看出當時這些專業性的“蹴鞠女校尉”的水平是相當高的。而她們的最大價值也就是“占場兒陪伴了些英豪”而已。在那些貴族男子眼中,她們踢得腮紅臉熱,眼涎腰軟,汗濕酥胸,香消粉臉,是一種絕妙的風流。對那些貴族男子來說,鞠場上與女校尉“摩肩擦背”,趁勢“海將來懷兒中摟抱”,“扳摟兒摟定肩兒靠”,被“踢疼了多多少少”,實在是一種特殊形式的買笑追歡。
明代蹴鞠之風愈益疏狂辣浪,“人間博戲,爭如蹴鞠風流:世上會場,隻有齊雲瀟灑”,“花錦叢中,才子佳人爭喜玩”。從當時《蹴鞠譜·坐蹬十三解》中所記載的如表(婦人)、脬兒(女)、用表(使女)、蒼老(老婦)、水表(娼妓)、嗟表(少女)、五角表(村婦人)等圓社行話看,明代女子蹴鞠有著比較廣泛的民間基礎。蹴技對於娼妓可以狎客取悅,對於仕女來說則是一種優雅的消閑娛樂。明杜堇所繪《仕女圖》中有五個仕女蹴鞠的場麵,神態從容和悅,腳技嫻熟靈巧,一側從鮮花麗卉中走出的幾個邊散步邊聊天的仕女,暗示出這場蹴鞠同樣是借以消除深院閨悶。
清代女子蹴鞠活動仍然比較活躍。李漁《美人踢球》詩描寫兩個上層女子蹴鞠的情景:“蹴鞠當場二月天,香風吹下兩嬋娟。汗沾粉麵花含露,塵拂蛾眉柳帶煙。翠袖低垂籠玉筍,紅裙拽起露金蓮。幾回踢罷嬌無力,恨煞長安美少年。”清代民間女子蹴鞠記載較少,《聊齋誌異》中《小翠》篇有一段別具情趣的“蹴鞠掠影”:“王太常以縣令入為侍禦,生一子,名元豐,絕癡。鄉黨無與為婚,王憂之。適有婦人率女登門,自請為婦。女名小翠,甚慧,能窺翁姑喜怒。王公夫婦寵惜過於常情。女殊歡笑,第善謔,刺布作圓,蹋蹴為笑。著小皮靴,蹴去數十步,紿公子奔拾之,公子及婢恒流汗相屬。一日,王偶過,圓盜然來,直中麵目,女與婢俱斂跡去,公子猶踴躍奔逐之。”這一亦真亦幻的描寫既是現實生活風俗的反映,也是世紀末文人對千年女子蹴鞠曆史的回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