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好諛者沒有好下場
好諛者是做不得的。如果一個人好大喜功,隻愛聽奉承話,而又一味執迷不悟,一意孤行,那下場將是十分悲慘的。
虢國的國君平日裏隻喜歡聽好話,對於那些反麵的意見是聽不得的,於是,在他的身邊就圍滿了那些隻會阿諛奉承,對治國卻一竅不通的小人。直到有一天,虢國終於亡國,那群誤國之臣也一個個作鳥獸散,沒有一個人顧及到國君的安危。值得慶幸的是,虢國的國君總算跟著一個車夫僥幸地逃了出來。
車夫駕著馬車,載著虢國國君逃到了荒郊野外,國君又渴又餓垂頭喪氣,車夫見狀,趕緊取過車上的食品袋,送上清酒、肉脯和幹糧,讓國君吃喝。國君感到奇怪,車夫哪來的這些食物呢?於是他在吃飽喝足後,便擦擦嘴問車夫:“你從哪裏弄來這些東西呢?”
車夫回答說:“我事先準備好的。”
國君又問:“你為什麼會事先做好這些準備呢?”
車夫回答說:“我是專替大王您做的準備,以便在逃亡的路上好充饑、解渴呀。”
國君不高興地又問:“你知道我會有逃亡的這一天嗎?”
車夫回答說:“是的,我估計遲早會有這一天。”
國君生氣了,不滿地說:“既然這樣,為什麼過去不早點告訴我?”
車夫說:“您隻喜歡聽奉承的話。如果是提意見的話,哪怕再有道理您也不愛聽。我要給您提意見,您一定聽不進去,說不定還會把我處死。要是那樣,您今天便會連一個跟隨的人也沒有,更不用說誰來給您吃的喝的了。”
聽到這裏,國君氣憤至極,紫漲著臉對著車夫大聲吼叫。
車夫見此情況,知道這個昏君真的是無可救藥,已經死到臨頭了還不知悔改。於是連忙謝罪說:“大王息怒,是我說錯了。”
兩個人都不說話,馬車走了一程,國君又開口問道:“你說,我到底為什麼會亡國而逃呢?”
車夫這次隻好改口說:“是因為大王您太仁慈賢明了。”
國君很感興趣地接著問:“為什麼仁慈賢明的國君不能在家享受快樂,過安定的日子,卻要逃亡在外呢?”
車夫說:“除了大王您是個賢明的人外,其他所有的國君都不是好人,他們嫉妒您,才造成您逃亡在外的。”
國君聽了這樣的話,心裏頓時覺得舒服極了,就靠坐在車前的橫木上美滋滋地自言自語:“唉,難道賢明的君主就該如此受苦嗎?”他頭腦裏昏昏沉沉,枕著車夫的腿就睡著了。
這時,車夫總算是對這個昏庸無能的虢國的國君徹底看清了,他覺得跟隨這個人太不值得。於是車夫慢慢從國君頭下抽出自己的腿,換一個石頭給他枕上,然後離開國君,頭也不回地走了。最後,這位亡國之君死在了荒郊野外,被野獸吃掉了。
宋國是西周時期地處中原腹地的一個小國。自從周武王滅商,由周公賜地封侯以來,這個由殷商後裔掌管的小國統治者一直過著苟且偷安、無所作為的生活。乃至春秋末年,強大的齊國起兵攻打宋國時,宋王還沒有警覺。他雖然派了人去了解齊兵進犯的情況,但是對打聽消息的人提供的情況並不相信。他派的探子回來說:“齊兵已經迫近,都城裏的人都很恐懼。”
宋王身邊的大臣卻說:“他這種說法分明是在動搖人心,是一種‘肉自生蟲’的表現,自己先從內部腐爛了。以宋國的強大和齊國的弱小而論,哪裏就會危險到這種地步呢?”
宋王聽了這樣的解釋,便立即以欺君之罪殺了那個探子。緊接著,宋王又派了一個人去了解齊兵的動向。使者回來以後說的情況和前一次沒有兩樣。憤怒之下,宋王又殺了使者。在短短的時間內,宋王竟一連下令殺了三個使者。
之後宋王又派了一個人出去偵察。這個人出了城沒走多遠就發現了齊兵。他在回城的路上碰到了自己的哥哥。哥哥問道:“齊國馬上就要兵臨城下,宋國的都城危在旦夕,你現在打算到哪裏去?”
弟弟回答說:“我受宋王之遣出來偵察敵情,沒想到敵人已經這麼近了。我正想回城報告敵兵迫近、國人恐慌的情況,但是又怕落得如同前幾個使者那樣的下場。講真話會死,不講真話被人發現恐怕也會死,所以此刻我不知如何是好!”
他哥哥對他說:“你千萬不能再報告實情了。隻要不是立即就死,即使齊兵攻破了城池,你還有一線逃生的希望。然而你若報告了實情,肯定會比別人先死。”
弟弟按照哥哥的意圖去做了。他回報宋王說:“我出北門騎著馬跑了好大一陣工夫,連個齊兵的影子也沒見到。剛才進城後我看到各家各戶都很安定。”宋王聽了這話非常高興。那些粉飾太平的大臣們借機表功地說:“先前的那幾個探子真死得應該。”歡喜之下,宋王賞了這個使者很多金錢。
此後不久,城門外齊兵旌旗如林、殺聲震天。宋王看到大勢已去,悔之莫及。在倉惶之中他帶了幾個護身的將領,跳上馬車匆忙逃跑了。
因為形勢緊迫,沒有人去追究這個撒謊的使者。他趁都城上下一片混亂,逃離了宋國。後來他在別的國家竟然成了一個大富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