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事還真讓柏葰說對了,趙光等候駕帖時,鹹豐有點兒遲疑,說:“罪無可逭,情有可原。”肅順在旁說:“雖屬情有可原,究竟罪無可逭。”鹹豐仍舊猶豫不決,肅順見鹹豐下不了決心,幹脆拿過朱筆代書,結果柏葰就這樣被送命了。這事,肅順就做得有點兒絕了。
在戶部舞弊案中,肅順得罪的人更多。太平軍起事後,朝廷軍費激增,為了解決財政危機,清廷設立寶鈔處及官錢局強製發行紙幣並鼓鑄大錢,而許多商人與戶部官員相互勾結,從中舞弊貪汙。時任戶部尚書的肅順下令查賬,結果倉場侍郎崇倫、科布多參讚大臣熙麟等人被抄沒家產。案件尚未結案,戶部忽然失火,肅順認為這是有人想借此毀滅相關賬目而實施的人為縱火,於是反而加大了審案的力度。
此案查下來,前後兩任戶部漢人尚書翁心存(翁同龢的父親)、周祖培都受到降革處分,翁心存憤而辭官,周祖培飽受挫辱。另外,在此案中被抄沒家產的商人及相關官吏有上百家,數百人受到嚴懲。
由於肅順屢興大獄,用刑過嚴,弄得大家對他又恨又怕,人人切齒。更有甚者,肅順對本族旗人也極為蔑視,這也導致了滿洲親貴對其恨之入骨。據說,肅順主政時對待旗人官員極為粗暴,視同奴隸般喝來喚去,但他對待大部分漢員卻很謙恭,還跟人說:“咱們旗人渾蛋多,懂得什麼?漢人是得罪不得的,他們那支筆利害得很。”搞笑的是,就連受賄,肅順也隻收旗人而不收漢人的。在他的周圍,後來倒是羅致了不少有才學的漢人,如高心夔、曾國藩、胡林翼等人,都受到了肅順的青睞和提拔。
鹹豐駕崩後,當時的政治勢力主要分為兩派,一派是以肅順為中心的八大臣等人,這些人主要集中在熱河;另一派是以奕訢為核心的北京派,主要人物包括豫親王義道、軍機大臣文祥、大學士桂良、大學士賈楨、協辦大學士周祖培、吏部尚書全慶、刑部尚書趙光等人。由於肅順等人樹敵太多,北京的大臣幾乎都倒向了奕訢一派。
更要命的是,肅順等人沒有得到實力派將領的支持,就連當時護送鹹豐帝靈柩的勝保,這位握有重兵的將領也反對肅順。對於這點,肅順也不是不了解,他也試圖拉攏一些實力派將領如僧格林沁為自己撐腰,但因為多年積累的人品太差,無人支持,甚至他提攜過的曾國藩、胡林翼等人,他們對這場政治風暴,也都處於觀望立場。
據說,肅順的門人王闓運親自到曾國藩帳中遊說,試圖拉攏,但曾國藩在聽完後,用手漬茶水在桌上寫了個“妄”字。而在慈禧太後等人回宮的途中,一直是榮祿的軍隊保護;京畿一帶,則完全是勝保的軍隊。
可惜的是,肅順等人自以為遺詔在手,萬事大吉,其對日漸逼近的危險竟然渾然不覺。由此,跋扈招來殺身之禍,也就怪不得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