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可把唐衛軒二人看得不知所以,接下來的場景更是讓唐衛軒目瞪口呆,小西行長睜開眼後,臉上居然透著由衷地喜悅,直接站起身來,舉起滿滿一杯酒,興奮地喊著其他幾個陪桌上的倭軍眾將,看樣子是要親自帶頭,攜廳內所有的倭軍將領,一同敬沈惟敬三人一杯!
雖然聽不太懂倭語,但與剛才多少有些客套的虛與委蛇相比,小西行長這次的語氣中明顯帶上了不少真情實意,仿佛沈惟敬真的是自己多年未見的故交一樣。
廳內的眾人見主將帶頭,也跟著紛紛舉起杯來,一同向沈惟敬三人齊聲敬酒,本來還坐著的唐衛軒和孫世祿也隨著沈惟敬一同起身,共同接了這杯酒,一飲而盡。
飲罷這杯,眾人盡皆大笑,剛才的尷尬氣氛瞬間被一掃而空,晚宴就這樣在忽然的尷尬後,又被小西行長的哈哈大笑聲,推向了更加熱烈的氛圍。
唐衛軒和孫世祿對視了一眼,都從對方的眼中看到了驚訝之色,朝廷果然是厲害啊!
也不知是從哪裏找來了這位一位“大仙”,不僅通曉倭語,居然還會“念咒”,連倭軍主將小西行長也被“咒語”所控,如此配合著沈大人,簡直是任其擺布啊。
二人還在感慨之時,小西行長又舉起了再次被侍女斟滿的酒杯,單獨敬向了身邊的沈惟敬,同時滿麵紅光地用漢話說著:“沒想到大明也有我基督聖教的教友,餐飲之前仍不忘做禱告,真是天涯何處無知音!來,沈大人,咱們再幹一杯!”
沈惟敬喜上眉梢地舉起酒杯,回道:“沈某也是萬沒想到,原來在東瀛日本,也有小西大人這般信仰西洋天主的豪傑,心中甚是高興!”說罷,即與小西行長對飲了此杯。
唐衛軒二人這才明白,原來剛才那套“念咒”、手點前胸和“阿門”,是某個信仰天主的西洋宗教的餐前禱告儀式。
沈惟敬飲罷杯中酒,兩手小心翼翼地捧著垂在胸前的掛鏈,一臉正色地說道:“不瞞小西大人,沈某無論在大明天朝,還是漂泊海外,每日每餐之前,都必會虔誠地禱告一番,感恩天主的饋贈,否則就寢食難安啊!”同時,又轉過頭,向著對麵次席的景轍玄蘇,滿臉歉意地說:“方才在下先行禱告,才好飲高僧的敬酒,享受小西大人的盛情款待,還望高僧莫怪。”
景轍玄蘇在聽到小西行長的倭語傳譯之後,連連微笑擺手,示意無妨。同時又頷首說了幾句,大致是敬佩閣下信仰之誠,雖各有所信,但此等虔誠,也讓其十分的佩服。
小西行長甚至一時興起,也一同介紹了自己的教名,叫做“奧古斯都”什麼的。沈惟敬也馬上舉杯回應,一本正經地告知對方自己的教名叫作“約翰”。
坐在一旁的唐衛軒,聽著沈惟敬的這番對話,心中不禁冷笑:我們從義州出發至此,一路上大大小小,也一起吃過幾十次飯了,為何從來未見沈大人你做過類似的禱告?!看沈大人不也照樣吃得香、睡得甜嗎?!看這掛鏈,也是十分的眼生,估計也是今天赴宴前剛剛掛到脖子上的,轉眼間還給自己取了個教名,真的是撒謊都不用打草稿啊。
但同時,唐衛軒也在奇怪,這沈惟敬是如何知道敵方主將小西行長信仰西洋天主的呢?
一旁的孫世祿倒是腦子轉得快,聯想到之前沈惟敬在那塊木板前,看到那張插圖告示時露出的微笑,想必那個時候他就已經有所打算了。
唐衛軒當時雖未注意到沈惟敬的舉動,但是在心裏也不得不佩服此人居然能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能準確地投其所好,“約翰”?聽起來還真像是個洋名!遂對其察言觀色、隨機應變的本領開始刮目相看,不禁又重新暗暗打量了一番這位沈惟敬沈大人。
記得聽韓千戶所說,此人原是嘉興的一個商人,機緣巧合,居然認識當今兵部尚書石星石大人家中的小妾,因朝中實在無人通曉倭語,於是就陰差陽錯得被舉薦為此次“議和”的正使,前來平壤,與倭軍談判。原先隻見此人尖嘴猴腮、麵目可憎,一路上也有些仗著是此番議和正使的身份,作威作福,抬著架子。
但實在沒想到,這位沈大人居然還有這麼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