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咆平壤-11(2 / 2)

但是,山路上不斷有層層疊疊的木柵欄所阻擋。在那些木欄之後,一個個黑洞洞的鐵炮槍口正在默默地對準山口處,令人不寒而栗。

眼看辰時已近,進攻即將開始,夏衍所部卻還未曾出現。昨日與夏衍商定好了,要在這牡丹峰下集合。真不知道這個夏衍到底在搞什麼鬼!

唐衛軒有些焦急地又向身後來助陣的眾明軍方向望去,心想會不會是夏衍所部被擋住了道路,一時上不來。

但是找了半天,也沒見夏衍的蹤影。前來觀戰的眾明軍也很自覺地閃出了明軍大營通往此處的大道,以備傳令兵和後續部隊隨時往返於戰場和軍營之間。

立在高坡上的倒是還有幾個明軍將領,唐衛軒搭手望了望,似乎是張世爵、楊元兩位副將,兩個人正朝著七星門外的空地比劃著,一邊比劃,一邊還借助一旁侍衛遞上來的地圖商量著什麼。看來,二人是在為明日的主攻來實地仔細觀看一下,在大戰之前最後一次調整排兵布陣的具體細節。

想必,其他大明、朝鮮眾將也在明天各自負責進攻的城門前,進行著類似的最後準備工作吧。那……李如鬆呢?

唐衛軒忽然非常好奇,按理說,這牡丹峰對於奪取平壤至關重要,又是大軍入朝後的第一戰。李如鬆沒有理由不來督戰的。隻是,自始至終,就如同夏衍一樣,壓根兒沒能找到李如鬆的影子。

唐衛軒還在四處尋覓的片刻間,辰時已至。雙方爭奪牡丹峰的大戰一觸即發!

而明軍軍陣前麵的僧兵們也開始在惟政和處英的帶領下,暫時平放了刀槍,一個個挺身閉目、雙手合十,竟齊聲念起了佛經。

空曠的牡丹峰山腳下,三千人一同誦經之聲,頓時傳遍了整個戰場,甚至完全罩住了即將迎來一場血雨腥風的平壤城。這讓劍拔弩張、令人屏息的戰場,又多了幾分肅穆。

唐衛軒不太懂惟政和處英他們念的是什麼佛經,隻覺得大概是臨戰前求佛祖保佑的經文,或者佛家開殺戒前所念的佛咒。本以為這隻是僧兵們作戰前的獨有的例行準備,卻忽然聽到身旁一個年輕的錦衣衛居然也雙手合十,跟著一起念起咒來……

因為此人就在唐衛軒身旁,所以聽得倒是頗為清楚,隻聽其口中不停地念念有詞道:

“……聞念佛頂大明王,還得具足聲聞戒。若人殺害怨家眾,常行十惡罪無邊。暫聞灌頂不思議,恒沙罪障皆消滅……”

唐衛軒對佛經沒有太多了解,也不太感興趣。隻是轉頭留意身側的這名誦經的錦衣衛校尉時,也隨之注意到,在不遠處的平壤城城牆上,似乎也跟著傳來一陣誦經聲。抬頭眺望,隻見平壤城北城的城牆上,居然也有不少倭軍士卒將兵刃暫時靠在懷裏,雙手合十,也跟著一同誦起經來,其中,甚至還有一個身著僧袍之人!

看那身形,似曾相識。唐衛軒忽然記起,八成那就是議和時曾見過的倭國僧人——景轍玄蘇吧。

嗯,既然景轍玄蘇也來了,那小西行長——?再仔細望了望,似乎的確有一極似小西行長的倭將,被眾倭兵倭將簇擁著。在其一旁,還有個紫色的身影……

桂月香?!唐衛軒瞪大了雙眼,遠遠望去,那人的身影真的和桂月香極其相似!難道……一片誦經聲中,唐衛軒不禁恍惚,仿佛桂月香真的已經死而複生,正立在城頭。一道春風化雨般的目光,好像正從那個紫色身影處傳來,緊緊盯著自己……

“同獲涅槃寂滅樂——!!”

身旁那個誦經的年輕錦衣衛猛地一聲吼,又將唐衛軒瞬間拽回了戰場。

隻見前方的那些朝鮮僧兵也已經再次舉起了各自的兵刃,齊聲吼著:“同獲涅槃寂滅樂——!!”

連呼三遍後,整個軍陣隨即如一片灰色的巨浪,咆哮著洶湧拍向牡丹峰山口!

“阿彌陀佛。”身旁的這個錦衣衛手下似乎篤信佛教,甚至極可能是個俗家弟子。眼見血光將至,也忍不住念了這樣一句。

是啊,唐衛軒望著已經奮不顧身衝向牡丹峰山口的三千僧兵,也不禁慨然道,看來,今日這殺戒一開,必定是血流成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