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返-10(2 / 2)

三人奔馳了一陣,一直快到臨近開城的臨津江了,一路上也沒有見到敗退下來的小早川隆景、黑田長政或小西行長的一兵一卒。至少說明,前線暫時還比較太平。

但是這緊張的空氣卻彌漫在倭軍傳令兵們來回奔馳的官道上。時常擦肩而過的每個倭軍信使的臉上,似乎都繃得緊緊的。揮舞的馬鞭、飛奔的馬蹄、騰起的煙塵,暫時的平靜中,每個人幾乎都能感受得到那種暴風雨來臨前,令人感到窒息的平靜。

直到過了臨津江上倭軍把守的浮橋,眼看即將趕到開城之時,北麵卻忽然起了一大片煙塵,一看便知,是有上萬人的大軍要行軍過來了。

“該不會是明軍已經殺過來了吧?!”天草雄一趕緊勒住韁繩,在馬背上努力眺望著。

“怕什麼?!”鬆倉勝正實在看不慣天草雄一的樣子,不屑地說道,“就算明軍來勢洶洶,北麵還有咱們兩萬多人馬,總不會一點風吹草動都沒有的。我猜,會不會是開城的小早川大人,開始向漢城撤退了?”

三個人帶著幾十匹馬,趕到一旁的高處張望。看旗幟,果然是大隊的倭軍。不過,並非小早川家的旗號,而是黑田長政和小西行長二人的軍隊。

看來加藤大人第二軍團的武運還未衰竭!正好,可以去拜見一下黑田大人!

趁著小西行長的第一軍團、和黑田長政的第三軍團,總共一萬多人,還要依序渡過臨津江的時間,長穀川秀久立刻趕到黑田長政所在的本陣處,通稟自己的身份後,希望可以再次拜會黑田長政。

得聞長穀川秀久再次前來拜見,黑田長政似乎也有些吃驚。不過,聽聞長穀川三人說明來意後,黑田長政雖然猶豫了一小會兒,倒也隨即兌現了自己當日的諾言,選了三十名馬術嫻熟的黑田家武士,令其聽從長穀川秀久的指揮,隨其同去鹹鏡道,接應加藤清正的第二軍團回返。同時,還多送了長穀川秀久一個通曉倭語和朝鮮話的通譯。

不過,從黑田長政這裏,長穀川等人也得到了一個不太好的消息:最前線的斥候日前探查到,已經有一萬來人的明軍騎兵自平壤出發,一路南下,直奔開城殺來。而自接到來自漢城的撤退命令後,正在發愁,如何在一馬平川的平原上阻擊凶悍的明軍騎兵的黑田長政和小西行長,即刻率部後撤,隻在開城北麵不遠的白川江南岸,留下了三百多名殿後的倭軍,掩護大部隊的安全撤退。駐守開城的小早川隆景大人雖然一直不滿宇喜多秀家等人製定的後撤至漢城附近、集結力量,與明軍決戰的戰略部署,不過,隨著明軍逼近,勢單力孤的小早川大人,作為一員老將,大概也不會意氣用事,帶著本家的軍隊被當作兩軍展開決戰前,明軍的開胃菜。

也就是說,如今擋在長穀川秀久等人和一萬多全副武裝的明軍鐵騎之間的,隻有隨時可能棄守開城的小早川大人所部,以及白川邊上的那三百殿後軍。

更糟糕的一件事是,聽黑田長政所言,長穀川秀久等人打算走的那條官道,也要在過了開城後繼續向北,直到在距離白川不遠的地方,才會拐向東北方。換句話說,隻有過了白川南岸倭軍殿後部隊駐紮的那一帶,轉向東北後,才算是暫時脫離了明軍咄咄逼人的正麵兵鋒……

原本以為開城附近就可以直趨東北鹹鏡道的三個人,不禁越發有些擔心,連黑田長政和小西行長的主力都撤了,誰又能保證明軍不會直接一路追殺而來、比長穀川等人早一步截斷經由白川的那條官道呢?!

三個人的心中不禁閃過一絲猶豫:如果真的趕不及的話,是否要再趕回漢城,轉道由江原道北上。雖然不太甘心,但是總比不幸撞上了明軍的上萬鐵騎,然後全軍覆沒、無人再去鹹鏡道通稟消息的好。

正猶豫間,黑田長政似乎也是猶豫了好一陣,才又交待了正準備去往白川方向的長穀川秀久等人另一件事情。原來,駐守在白川的,是黑田家的老家臣——粟山鳥康的所部三百餘人。雖然過了開城後,黑田長政就已派人去給粟山鳥康送信,暗示其可以視情況撤退了。但是,一直擔心粟山鳥康的倔脾氣,不太放心其會盡快撤退的黑田長政,打算著如果長穀川秀久等人路過白川時,粟山鳥康還未撤退的話,便再次向其說明黑田家主力已經渡至臨津江南岸、很快將抵達目的地漢城的情況,好督促粟山鳥康所部及時撤退。畢竟,僅憑粟山鳥康的三百餘人,就算個個是百戰之兵,也是無論如何擋不住上萬如狼似虎的明軍鐵騎的。

接下了這項囑托,同時鄭重拜謝了黑田長政的支援後,走出第三軍團大帳的長穀川秀久,仰望了一眼日薄西山、陰晴不定的天空,長呼了一口氣:終於臨時拚湊起了一支三十餘人的小部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