待天色已暗、騎馬圍著晉州城附近大體繞了一圈的長穀川秀久三人也如期回到了駐紮在晉州城城北的加藤所部大營。粟林幸勝自然是在匆匆告辭二人後,便立刻跑去找飯田直景複命,而長穀川秀久則默默地低頭思考著,心中對於此戰的看法,也是越發地矛盾起來:
很明顯,無論倭軍還是朝鮮守軍的哪一方,麵對即將到來的這一戰,都是拚上了全力。看著錯落有致、內外兼有、互為犄角的無數倭軍營壘,倒是的確讓人對此戰生出了一些信心。但望著晉州城頭那些不慌不亂、毫無懼色的朝鮮守軍,以及鱗波蕩漾的寬闊護城河,結合之前數次攻城不利的經驗教訓,也很難說這次倭軍不會再重蹈覆轍……
夜幕降下,遠處,那座遠不如漢城起眼的晉州城,正如一條汪洋中的一片枯葉。在隔開的一段完全漆黑的地帶中央,點點燈火,在漆黑地帶外圍無數連成一大片的燈火包圍中,飄忽不定的閃爍著,仿佛隨時都有可能熄滅……
“長穀川君!”天草雄一的聲音忽然從長穀川秀久的身後傳來,“加藤大人馬上要召開軍議了,飯田大人讓咱們也盡快趕去大帳。”
“好。”盯著晉州城凝視良久的長穀川秀久終於回過了神來,跟著天草雄一一道,趕往軍中大帳。
待二人風塵仆仆趕到加藤清正的大帳時,這座體積僅次於倭軍總大將宇喜多秀家的軍帳內,已經七七八八坐滿了不少將領和武士。而且,打眼一看,長穀川秀久二人也是吃了一驚,沒有想到,除了加藤大人所統領的第二軍團本部的一幹將領外,倭軍第三軍團的軍團長黑田長政、以及第四軍團的軍團長島津義弘,還有其各自麾下的主要幾個將領、侍衛等,也都在場。
長穀川秀久因為早先曾拜訪過黑田長政、請求撥給兵力支援,自然認得其人。而島津義弘,身為九州武士的長穀川秀久與天草雄一,更是久聞大名。
其實,早在太閣殿下尚在倭國近畿一帶與幾大勢力激戰、無暇西顧九州時,島津家曾一度稱霸了幾乎整個九州島。長穀川秀久現在都隱約記得,在自己還沒元服之前,為了保存住長穀川家的領地,家中的長輩還曾多次備好貢品,親自前往九州的薩摩,覲見島津家的家主——島津義久。但是,每次從島津家返回之後,最讓長輩們印象深刻、感慨不已的,卻是當時島津家家主島津義久的弟弟,島津義弘。也就是現在長穀川秀久麵前之人。
當年的島津軍,縱橫九州無敵手,而島津義弘更是因其作戰極其勇猛,而在九州各地有了一個如雷貫耳的外號——“鬼島津”。隻不過,風雲變幻,人算不如天算,就當島津家即將徹底一統整個九州島時,已經征服了大半個倭國的太閣豐臣秀吉揮軍西進,連帶著配合作戰的共計二十餘萬大軍,浩浩蕩蕩地逼近了九州。起初拒不聽命的島津家雖然也屢有戰績,但怎奈兵力的差距太過懸殊,剛剛征服的九州島上,大多數地方也人心未附,隨著豐臣大軍的連戰連捷、穩步推進,島津家的權威隨即土崩瓦解。早已在幾十年的戰國時代學會了見風轉舵的大小領主們,當然也包括肥後的鬆倉家、天草家、長穀川家等,立刻都毫不猶豫地背棄了島津,轉而倒向了豐臣大軍的一側。最終,龜縮於九州最南端的本家領地薩摩國的島津氏,明白了胳膊擰不過大腿的道理後,也隻好以家主島津義久剃發出家、由其二弟島津義弘繼承家主的條件,被迫降服了太閣豐臣秀吉殿下。島津義弘也因為當年島津家的戰敗,陰差陽錯地成為了如今島津家的家主,統領整個第四軍團,隨大軍一同征戰朝鮮。
看著麵前的這位昔日的“鬼島津”,長穀川秀久忽然又有些奇怪,觀察此人的麵相,似乎也並非窮凶極惡之人,而且,身材還微微有些發福,雖然稱不上是慈眉善目,但也很難想象此人曾在戰場上縱橫馳騁、帶領島津軍橫掃大半個九州島的昔日英姿。或許,隨著歲月的流逝,島津家的勇武也不複當年了吧。回想這一年多來,雖然島津家沒有什麼戰敗的經曆,但似乎也從沒聽說過島津家的第四軍團立下過什麼功勞。這在駐朝鮮的所有倭軍之中,可算是極為罕見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