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15(2 / 2)

且不說皇三子如果最後未能登基,站錯隊的李如鬆絕不會有什麼好下場;就算是皇三子最終繼承了大統,那麼這個手握重兵、威望日隆、又兼有擁立之功的統兵大將,立刻就會由需要不斷拉攏的堅定盟友,變為最棘手的眼中釘、肉中刺。除非像曆史上少有的幾代權臣一樣、徹底架空皇帝,大權獨攬,否則,其最後的下場,恐怕也同樣好不到哪裏去……

唐衛軒既然自己都能想到這點,李如鬆大概也心中有數,而深諳權術之道的眾臣和皇上,即便因為太子之位的爭鬥而一時忘記了,經過李如鬆的這番話後,也肯定回過了神來。絕對不能再牽扯任何一個在外統兵的將領來趟這渾水了……

果然,皇上最先開口道:

“嗯,李愛卿這番話說得極有道理。看來,李愛卿不僅忠勇可嘉,又知進退,恪守武將之道,朕心甚慰啊!”

聽完皇上滿意的評價後,趙首輔也立刻帶頭出列奏道:

“皇上聖明!臣亦以為,李提督深明朝廷法度、嚴守禮製,實乃我朝眾位臣僚之楷模,更是我大明難得之良將,可堪大任!”

趙首輔的一番話,也隨即得到了後列的幾位大臣的響應。

“皇上聖明!李提督的確可堪大任!”

“皇上慧眼如炬,李提督確是忠勇兼備之良將!”

“我大明上有賢明君王,下有忠臣良將,實乃社稷之福!”

……

一時間,剛才頗為緊張的氣氛,又迅速得以緩解。皇上的言語之中,似乎有些輕鬆,也有點兒失落,待殿內的幾位大臣都說完後,最後說道:

“嗯,諸位愛卿之言,皆深合朕意。今日關於朝鮮之事,就先議到這吧。”

說罷,皇上似乎也站起了身來,經過這麼一番折騰,語氣中似乎也有些疲憊了,但還是為這次商討最終作了一番總結:

“雖然我王師已陸續撤回、議和冊封之事由石尚書主持操辦,當無大礙。但鑒於倭情狡詐,未可遽稱事完。先草擬個嘉獎各部有功將士的詔書,至於向天下昭告朝鮮戰事已經平息之事,還是像今天一早說的那樣,先暫緩一下吧。”

“臣等遵旨——”

趙首輔帶頭,殿內的幾位眾臣,領旨受命。

隻是,唐衛軒卻感到心中一緊。

怎麼?“倭情狡詐,未可遽稱事完”?

難不成,這仗,在皇上看來,很有可能還沒有結束嗎……?

不過,唐衛軒還沒來得及多想,眾人就一同行禮叩拜,恭送皇上離殿而去。

“臣等恭送聖上——”

待唐衛軒再次起身之時,皇上的腳步聲早已走遠。唐衛軒才慢慢回過了神來,也終於可以抬起頭來,仔細看一眼這寬敞大殿的全景,以及麵前那方皇上剛剛用過的禦案了。

隻見繪著飛龍在天的金色屏風前,一方裹著明黃色布料的桌案,端端正正地擺在了自己麵前的不遠處,雕繪著龍飛鳳舞的鑲金椅子上,已然空空如也,但卻仿佛依舊宣示著一個帝國無窮的威嚴。

第一次看著一張隻能皇帝來坐的禦椅,唐衛軒也不由得有些心潮澎湃。雖然自問自己沒有什麼野心,但望著那空空的椅子,卻感到似乎有種難以名狀的奇妙魅力,在潛移默化地吸引著自己。心底的一個閃念之中,似乎也有一個想上去坐一坐、感受一下君臨天下的莫名衝動……

當然,這種“大逆不道”的想法,也就是一閃而過而已。但這一刻,唐衛軒似乎忽然明白了,為何會有那麼多的人,連命也不要,甚至冒著株連九族的風險,都想試著坐一回那把獨一無二的至尊之位。

想到這裏,唐衛軒原本心中對皇長子和皇三子之間的明爭暗鬥,也似乎有些理解了。如果像自己這樣的尋常之人,看到那把椅子之時,都會莫名地生出一些一閃而過的非分之想,身為當朝的皇子,又怎麼可能對此無動於衷呢……

隻是,未來這江山究竟有誰來坐,又有誰能知道呢?

更不知,自古至今,有多少回,為了那把椅子,都曾屍骨成山、血流成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