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戰-5(2 / 2)

果然,望著堅固的釜山城,原本士氣還算高昂的這支船隊,卻在登陸之後,立刻受到了岸上與那巍峨釜山城毫不相稱的低迷士氣的影響。盡管陸地上數萬明軍的威脅暫時消失了,但是那無處不在的關於李舜臣戰無不勝、屢次以少勝多的各種事跡,卻讓釜山城中麵對即將開戰的幾乎所有人,都如同骨鯁在喉一般,對這場希望渺茫的戰爭,充滿了厭惡與抱怨。

穿梭在釜山城中,長穀川秀久時不時地會聽到參加過上回征朝之戰的倭軍老兵,在向剛剛到達的新兵們發著各種各樣的牢騷:

“他媽的,不是和大明那邊議和談得好好的嗎?為何又要開戰?為了這鳥不拉屎的地方讓大家夥來送命!憑什麼?!”

“誒,諸位前輩。你們可能不知道,我聽說,這次太閣殿下要征發十五萬大軍,不僅兵強馬壯,而且明軍也已撤離了朝鮮。咱們這次長驅直入、再取漢城,應該就如同探囊取物吧?”

“去你的吧!一看你這臭小子就沒吃過上回我們死裏逃生的苦頭,什麼也不懂!就算現在明軍不在朝鮮,一旦開戰,數萬明軍豈不是又會像當年那樣卷土重來?!而咱們連後援的補給都根本保證不了,憑什麼長驅直入、和人家硬磕?!當年要不是咱們趕在明軍後續援軍抵達前撤得快,差點兒就讓李如鬆在漢城包了餃子。內無糧草、外無救兵,恐怕幾萬人一個都不可能活著回來了……”

“沒錯!不僅是陸地上,海上隻要有那個該死的李舜臣,真正在前線的將士誰能安得下心、放心自己的後路?什麼十五萬大軍,連軍糧的補給都不能保證,恐怕到時候,來的人越多,運來的那點兒糧食越不夠分,敗得反而越快!”

“唉——說得是啊。想想上回,也真是可惜。如果海上沒有那可惡的李舜臣,陸地上也沒有明軍幫著這些朝鮮人的話,就憑咱們當年那勢如破竹的勁頭,今天也就不在這裏,而是在平壤、漢城等地,由朝鮮仆人伺候著,吃香的喝辣的了!”

“說這些還有什麼用?當年加藤大人一直打到大明地界去了,又能怎麼樣?就因為明軍的參戰和李舜臣在海上不停地和我們搗亂,一個個輕而易舉拿下的城池,三個月間打下的幾乎整個朝鮮,不也又在三個月間又一股腦地送還回去了嗎?還白白死了那麼多弟兄……”

“說真的,咱們必須得想出個撤,早點兒被調回到本土去。最差,至少也希望能留在這釜山城。不然,真要被派到了前線,不就是去送死嗎……”

一連數日間,盡管並沒有加入隨處可見的、三五成群圍聚在一起的雜兵們的談話,但是幾日中接連這麼大致聽下來,長穀川秀久就已清楚地知道,如今倭軍的士氣已經低到了怎樣的地步。上回失敗的陰影依然盤旋在士卒們的心頭,如不能除掉李舜臣、或者明軍入朝的話,這一次的戰爭,也不過是上回失敗的重演罷了……

這一刻,長穀川秀久也算是更加深切體會到了飯田直景,甚至不惜用自己的性命去換取除去李舜臣的一個機會。

不過,此時,既然除去李舜臣的計劃已然失敗,說什麼,也都已沒有用了。

站在釜山城中,望著城外陰雲密布的方向,長穀川秀久心頭一陣悲涼,如果這是一場注定失敗的戰爭。自己又到底是否該堅持到底、決心用死亡去貫徹武士之道?哪怕這樣的死亡對戰事的影響無足輕重、難以扭轉注定失敗的結局。

長穀川秀久忽然覺得,比起當年在兀良哈防守戰中,不惜率領一隊九州騎兵拚死反擊、用生命重奪寨門,以贏取最終勝利的自己相比,再到之後的龍山包抄反擊戰、和晉州之戰,隨著時間的推移,和勝利的天平由原先的倭軍一方而越來越向明朝聯軍一方漸漸傾斜時,自己不僅對死亡逐漸充滿了敬畏,同時,也不知不覺得產生了越來越多的恐懼。

如果死得毫無意義,隻能成為對手戰功赫赫的勝利之路上的墊腳石、或是其用來誇耀武功的其中一枚斬獲首級時,那麼,那股內心澎湃的激情與衝動,也幾乎漸漸消失不見了。

再看一看著消沉的釜山城,勝利的希望和高昂的士氣,對於戰爭而言,是多麼重要的事情。而尚未開戰的倭軍,僅存無幾的希望與士氣,也在等待後續部隊向釜山集結彙聚的日子裏,日漸消逝……

不過,長穀川秀久,以及幾乎所有倭軍做夢也想不到的是,很快,事情卻發生了奇跡般的轉機。

約半個月後的一天,長穀川秀久正坐在營帳中發呆,天草雄一猛地衝入帳中,氣喘籲籲地帶來了一個令人無比震驚的消息:

“李……李……李舜臣……被撤職下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