悠香古韻:茶典故9(2 / 3)

賞茶:在衝泡龍井茶前,可先介紹一下龍井茶的品質特征和文化前景。然後打開茶樣罐,用茶匙攝取少量茶樣並置於賞茶盤中,再端於客人前,用雙手奉上,供客人觀賞聞香。

置茶:將茶杯一字擺開,或呈弧形排放,然後將茶樣罐打開,用茶匙將所需龍井茶撥入茶荷,分1~2次完成,並將茶樣——撥入茶杯中。

浸潤泡:根據衝泡所需水溫,傾入茶杯容量1/4~1/5的開水,提杯向逆時針方向轉動數圈,以使茶葉浸潤,吸水膨脹,便於內含物質浸出。

衝泡:衝泡時,通常用“鳳凰三點頭”,使茶杯中的茶葉上下翻滾,遊移於沉浮之間,不但能使茶湯濃度上下一致,還能觀看茶優美的舞姿,一般衝水入杯至七成滿為止。

奉茶:給客人奉茶要麵帶微笑,做到欠身雙手奉茶,茶杯的擺放位置要方便客人提取品飲。茶放好後,應向客人伸掌示意,請客人品嚐。

(5)龍井茶的品飲

龍井茶以色、香、味、形四絕而譽稱“中國十大名茶”之首,是曆代文人騷客吟詠謳歌的題材,常用“黃金芽”、“無雙品”、“香而清”、“淡而遠”等詞句來表達對龍井茶的酷愛。

在品飲龍井茶時應先觀其形,即衝泡時透過清澈明亮的茶湯,觀賞龍井茶在杯中的沉浮、舒展和最終顆顆成朵而又各不相同的茶芽美姿,以及龍井茶汁的浸出、滲透和湯色的顯現。當端起茶杯時應先聞其香,然後呷上一口,含在口中,邊吸氣邊使茶湯從舌尖沿舌頭兩側來回旋轉,反複數次,從中充分體會茶葉的滋味,最後再緩緩咽下。如此往複品賞,自然會產生飄飄欲仙的感覺,難怪清人陸次雲品飲龍井茶後說:“龍井茶真者,甘而不冽,齒頰留芳,啜之淡然,似乎無味。飲過後,覺有一種太和之氣,彌淪於齒頰之間,此無味之味,乃至味也”。

(二)紅茶的衝泡

紅茶,也有人稱它為迷人之茶,這不僅由於它色澤紅豔油潤,滋味甘甜可口;更由於它品性溫和,廣交能容。因此,人們品飲紅茶,除清飲外,還喜歡用它調飲,酸的如檸檬,辛的如肉桂,甜的如砂糖,潤的如奶酪,它們交互相融,可謂相得益彰,這也是紅茶最討人喜愛之處。

在中國,人們品飲紅茶,最多見的是清飲,本意是追求一個“真”字。在世界範圍內,比較多的國家,習慣於調飲,常在紅茶湯中加上砂糖、或牛奶、或檸檬、或蜂蜜、或香檳酒等,或擇幾種相加。但不論采用何種方法品飲紅茶,多采用茶杯衝泡。更由於品飲紅茶,重在領略它的香氣、滋味和湯色,所以,通常多直接采用白瓷杯或玻璃杯泡茶。隻有少數地方,認為“同飲一壺茶”是親熱的一種表現,故而采用壺泡後再分灑入杯品賞。但也有少數地方,如湖南,認為用壺斟茶待客人。是不合禮節的,故應避免使用。

品飲紅茶時,通常先聞其香,再觀其色,然後嚐味。飲紅茶須在品字上下工夫,緩緩斟飲,細細品味,在徐徐體察和觀賞之中,方可獲得品飲紅茶的真趣。從而,使飲茶者的心情得到愉悅,精神得到升華。一般說來,大凡作為一個茶人,品茶經驗愈豐富,對茶的認知愈深厚,從中獲得的美感也就愈多。這就要求人們忙裏偷閑,擠時間,花工夫,多實踐,才會出真知,才能真正享受到品飲紅茶的奇趣。常見紅茶的品飲方法以有杯飲法、壺飲法、調飲法、清飲法四種。

1.紅茶的清飲

紅茶的清飲泡法也分杯泡和壺泡,清飲杯泡要準備白色帶托有柄瓷杯數隻。用開水衝杯,以潔淨茶具,並起到溫杯的作用。

清飲壺泡要準備紫砂壺或咖啡壺。因品飲紅茶,觀色是重要內容,因此,盛茶杯以白瓷或內壁呈白色為好,而且壺與杯的用水量須配套。用開水注入壺中,持壺搖數下,再依次倒入杯中,以潔淨茶具。

倒適量茶葉入壺,根據壺的大小,每60毫升左右水容量需要幹茶1克(紅碎茶每克需70~80毫升)。

將溫度適宜的開水高衝入壺。靜置3~5分鍾後,提起茶壺,輕輕搖晃,待茶湯濃度均勻後,采用循環傾注法——傾茶入杯。

清飲法是指在衝泡紅茶時不加任何調味品,僅品飲紅茶純正濃烈的滋味。如品飲工夫紅茶,就是采用清飲法。工夫紅茶分小種紅茶和工夫紅茶兩種,小種紅茶中較著名韻有正山工夫小種和坦洋工夫小種,工夫紅茶中較著名的有祁門工夫、雲南工夫、政和工夫。工夫紅茶是條形茶,外形條索緊細纖秀,內質香高、色豔、味醇。衝泡時可在瓷杯內投入3~5克茶葉,用沸水衝泡5分鍾。品飲時,先聞香,再觀色,然後慢慢啜,體會茶趣。

2.紅茶的調飲

中國人大多采用清飲法喝紅茶,隻有在廣東的少數地區流行加糖、牛奶之類的調味品,目的是為了增加茶的營養價值。相比之下,調飲法在歐美國家更為普遍。衝泡調飲紅茶多采用壺泡法,與清飲壺泡法相似,隻是要在泡紅的茶湯中加入調味品。選用的茶具,除燒水壺、泡茶壺外,盛茶杯多用帶柄帶托瓷杯。接著將開水注入壺中,持壺搖數下,再依次倒入杯中,以清潔茶具。

按每位賓客2克的紅茶量將茶葉置於茶壺。用溫度適宜後期水,以每克茶50~60毫升(紅碎茶為每克70~80毫升)用水量,從較高處向茶壺衝入。

泡茶後,靜置3~5分鍾,濾去茶渣,並傾茶入杯。隨即,再加上牛奶和糖;或切一片檸檬,插在杯沿;或灑上少量白蘭地酒;或加入一、二勺蜂蜜等。其調味用量的多少,可依每位賓客的口味而定。

品飲時,須用茶匙調勻茶湯,進而聞香、嚐味。

除清飲、調飲外,我國部分少數民族地區還流行著一種將紅茶放入銅壺中煎煮的煮飲法。在銅壺中放入適量紅茶,加水煎煮,煮沸後再從銅壺中倒入杯內,加糖、牛奶等飲用。俄羅斯人還有一種奇怪的紅茶飲法,他們將糖粒放在嘴裏,喝一杯紅茶,便把一顆糖連同茶水一起吞下。

調飲法適合袋泡茶,可先將袋茶投入杯中,用沸水衝1~2分鍾後,去茶袋,留茶湯。品飲時可依個人喜好兌入糖、牛奶、咖啡、檸檬、蜂蜜,以及各種新鮮水果塊或果汁。

3.杯飲法

杯飲法適合工夫紅茶、小種紅茶、袋泡紅茶、速溶紅茶,可將茶投入白瓷杯或玻璃杯內,用沸水衝泡後品飲。工夫紅茶和小種紅茶可衝2~3次;袋泡紅茶和速溶紅茶均隻衝泡1次。

4.壺飲法

壺飲法適合紅碎茶和片末紅茶,低檔紅茶也可以用壺飲法。可將茶葉置入壺中,用沸水衝泡後,將壺中茶湯倒入小茶杯中飲用。這些茶也一般衝泡2~3次,適宜眾多人一起品飲。

(三)烏龍茶的衝泡

相比之下,烏龍茶的衝泡方法就講究得多,通常稱作工夫茶。因為這種衝泡方法不僅要下工夫精心選購茶具、衝泡時要下工夫操作、喝茶時要有閑工夫細細品飲,所以得名。工夫茶衝泡方法在廣東潮汕和福建上州等地區非常流行。說它講究,主要原因就在於茶具的講究。

工夫茶的茶具都要配套。以前,一套工夫茶專用器具眾多,有煮水、衝泡、品茗三大類。煮水用具有風爐、火炭、風扇、水壺等。風爐叫燦頭風爐,在現代生活中,一般家庭都已改用方便清潔的電爐,風爐、火炭、風扇已不多見。煮水用的水壺的俗稱為玉書(茶)碨,能容水200毫升,大約200克。閩南、粵東和台灣省人將陶瓷質水壺通稱為“碨”,以廣東潮安出產的最為著名。“玉書”兩字的來源有二:一是水壺的設計製造者的名字;二是由於此壺出水時宛如玉液輸出,故稱“玉輸”,但“輸”字不吉利,因而改之為“玉書”。

工夫茶的衝泡用具主要有茶壺、茶船和茶盤。茶壺為宜興紫砂壺,叫“孟臣壺”。當然,真正的孟臣壺為明代惠孟臣所製,壺底刻有“孟臣”銘記,傳世非常少。我們現在所用的大多是仿製品。孟臣壺最大的特點是“壺小如香椽”,即小巧玲瓏,隻能容水5毫升,約5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