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九十六轉語(1 / 1)

有一天,洞山良價禪師提出了一個問題:“‘直道本來無一物,猶未合得他衣缽。’說看看,什麼人才有資格?有誰可以說得出關鍵性的語句呢?”

有一位上座,他接連回答了九十六句,可是良價禪師聽了通通都不滿意;一直答到最後一句,良價禪師才終於微笑點頭稱許上座所說,並且感歎地說:“上座啊,你怎麼不早早說出這最後一句呀!”

正巧,二人的問答被法堂外的一位禪學僧給聽見了,他又恰恰沒聽清楚那最後一句的回答。於是,學僧跑去請問上座最關鍵的最後一句,但是不論學僧如何好言央求,上座就是不肯為他說。

然而,學僧求法的意誌相當堅定,決心隨侍在上座左右,隻為了明白那最後一句的答話。三年來,學僧天天請教,上座卻是一個字都不肯透露。

一日,學僧忽然生病了,眼看自己離悟道尚遠,心裏非常地著急,因此又前去逼問上座,說:“上座,三年前,學人請您為我說那最後一句,可是上座始終不肯為我說。既然這樣,那我隻有用狠惡的辦法了!”

接著,學僧猛然握緊拳頭,大聲地說:“如果上座再不回答,以後可就沒有傳人了!”

“別急!別急!我為你說,”上座笑了一笑,對學僧安撫地擺擺手,悠悠道出:“直饒(縱使)將來,也是無處可著。”

學僧聽了以後,當下豁然大悟,於是恭恭敬敬地向上座再三頂禮。

養心法語

禪法不在於很多的語言文字,就算是說了千句萬句,有時候都不如一句。上座的最後那一句,總算是對了眼了,然而他是花了千句百句的工夫,最終才獲得良價禪師的印心,這豈是青年學僧所能輕易了解的呢?

時過三年,也許悟道的因緣成熟了,所以就不必再千句萬句,就直接說了最後一句,青年學僧也能夠豁然大悟。可見得,禪的百千法門,同歸方寸,多和少,都不是問題,隻要能入道,皆是一如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