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的藥山惟儼禪師,絳州(今山西侯馬)人,俗姓韓。十七歲依止潮陽(今屬廣東)西山慧照禪師出家,於湖南衡嶽寺希操律師處受具足戒,嚴持戒律,博通經論。後又參禮石頭希遷禪師,領受法義,也曾參禮馬祖道一禪師,在其門下奉侍三年。後來住澧州(今湖南澧縣)藥山,廣開法筵,四眾雲集,大振宗風。
一位禪僧問惟儼禪師:“一個人參禪學道,要如何不被外境所惑亂?”
惟儼禪師說:“隨他去,不去理會他。”
禪僧歎了口氣,說:“雖不理他,但他前來騷擾,無法抵抗,如何是好?”
惟儼禪師說:“提起勇氣,還是不理他!”
禪僧接著又問:“縱有勇氣,但境界圍繞在身旁不肯去,二六時中,總有很大的壓力,難以抵禦外境。”
惟儼禪師淡然地說:“那你隻好隨他去了。”
禪僧一聽,豁然有省,就在這句話裏得到入處,歡喜禮拜而去。
養心法語
人生活的這個世間,充滿了五欲六塵的境界,可以說,有千萬的魔軍向我們攻擊而來。人,也真是了不起,每天要與貪嗔癡作戰,降伏貪欲、嗔恨、愚癡;每天要去除疑慮、嫉妒、比較、計較等各種煩惱。此外,世間的聲色貨利,還有種種的誘惑,甚至於甜言蜜語的讚美,也會使人喪失心誌。
這世間與道相應的很難,與煩惱相應的很多,雖然說不睬他,隨他去,講時容易,行之困難,甚至是“講時似悟,對境生迷”。所以,年輕的禪僧問了再三,惟儼禪師都說隨他去,不睬他;如果再做不到,隻有淪於萬劫不複之地了。不過,這名禪僧反倒因為畏懼而有所警覺,總算找到對治的消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