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京都相國寺的住持獨山玄義禪師,年輕的時候曾經跟一位名畫家富岡鐵齋學畫。有一次,他的作品受邀到某寺展覽,寺院的住持和尚問他說:“年輕人,你畫得很不錯,不過,你知道你在畫什麼嗎?你知道是什麼在畫嗎?”
獨山玄義聽了心中一震:“對呀!我怎麼從來沒想過這個問題呢?不是筆在畫,也不是手在畫,更不是身體在畫,難道是心在畫嗎?那麼,這個心是什麼呢?究竟是什麼在畫呢?”
他回去之後,很沮喪地將這件事告訴他的繪畫老師。
富岡鐵齋聽了微微一笑,介紹他去請教天龍寺的峨山昌禎禪師。
獨山玄義向峨山禪師說明來意後,峨山禪師告訴他說:“這個道理別人無法告訴你,你要自己親自懂得才算數。”
獨山玄義問:“那麼,要怎麼做才能懂呢?”
峨山禪師說:“你必須禪坐。”
為了參究“什麼在畫”,獨山玄義放下自己喜愛的書畫,在天龍寺待了十年。一直到擔任住持之後,才又開始重拾畫筆。
有一次,獨山玄義隨同老師峨山禪師到東京的信徒家拜訪。他進到客廳,一眼看到牆上的畫,顧不得畫師在旁邊,便上前批論說:“畫得不錯,可惜筆畫多了一點。”
峨山禪師聽了,馬上喝斥獨山玄義:“筆畫不多,是你的話多。”
獨山玄義聞言,豁然醒悟。
養心法語
禪宗經常參“念佛是誰?”“誰在念佛?”這確實是個問題。我們每天吃飯、喝茶,誰在吃飯?誰在喝茶?你說,我在吃飯、我在喝茶,“我”又是什麼呢?哪裏是“我”?嘴巴是我嗎?那眼睛、耳朵又是誰的呢?頭是我的,那手、腳又是誰的呢?就算你說統統都是我的,但這個整體有時候你也會分割:我肚子餓、我口裏渴、我現在手腳無力疲倦,好像整體的毛病又是很多的。
畫多?畫少?誰在畫?畫誰?假如都不在意、不分別,還是悠悠十年,這麼安閑自在不就得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