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佛佛道同(1 / 1)

唐朝時,仰山慧寂禪師在溈山靈祐禪師的道場悟道後,一住十五年,並且受溈山禪師的印可,宣揚教法。師徒兩人倡導的禪風獨樹一格,成為禪門五家七派之“溈仰宗”。

有一天,溈山禪師與仰山慧寂、香嚴智閑兩位弟子同行,溈山禪師開口說:“過去現在未來,三世諸佛的道法都是相同的,人人都有解脫的門徑。”

仰山慧寂聽了便問:“既然如此,那麼,什麼是人人解脫的門徑呢?”

溈山禪師並不直接回答,而是回過頭問香嚴智閑說:“仰山的提問,你認為應該怎麼說呢?”

香嚴智閑說:“如果說到過去現在未來三世,我倒有一個答案。”

溈山禪師點點頭,問:“你怎麼說?”

香嚴智閑不再言語,站起來問訊便走了出去。

溈山禪師又轉頭問仰山慧寂:“香嚴的回答你滿意嗎?”

仰山慧寂回答:“不滿意。盡管人人解脫的門徑不同,一旦悟道,不就相同了嗎?”

溈山禪師又問:“那麼你要如何解答?”

仰山慧寂也是站起來一問訊,就走出去了。

溈山禪師看到自己兩名弟子的回答後,哈哈大笑,說:“正是,正是!這不就是佛佛道同嗎?”

養心法語

這一則“佛佛道同”的公案中,老師問什麼是佛佛道同?兩個弟子用走出去作為答案,耐人尋思。

所謂“走出去”,就是不要落於窠臼,不要說你的就是我的,我的就是你的。雖然是佛佛道同,但走出去還是有遠近,還是有先後;等於燈光,燈燈相映,互不妨礙,那不就是佛佛道同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