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虎溪庵主,生平事跡不詳,隻知為臨濟義玄禪師之法嗣弟子。
有一天,來了一位年輕的禪僧,他問虎溪庵主:“請問和尚是什麼地方的人士?”
虎溪庵主淡淡地回答道:“隴西(今甘肅)人。”
禪僧又問:“聽說隴西出產鸚鵡,真的有這麼一回事嗎?”
虎溪庵主說:“是的。”
年輕的禪僧看虎溪庵主有問必答,不由得生起輕慢之心,故意說:“鸚鵡禪,和尚會嗎?”所謂的“鸚鵡禪”是指,所言不是自己親證,隻是拾取古人的言詞,有如鸚鵡學語。
虎溪庵主聽了既不生氣,也不辯解,當場學鸚鵡飛行。
禪僧哈哈大笑,語帶嘲諷地說:“好一隻鸚鵡!”
於是,虎溪庵主又學鸚鵡叫了數聲“呱呱、呱呱”。
頓時,禪僧從叫聲裏聽出了庵主的慈悲、智慧,不禁心生慚愧,這才知道庵主的功行不簡單,當下頂禮謝罪。
虎溪庵主問禪僧說:“有悟嗎?”
禪僧低頭無語。
養心法語
一個學養不足的人,聽到人家對他有一點歧視,就忍耐不住,立刻就給對方反攻回去。而真正有修養的人,你給他嘲笑,你給他輕視,他一點都不介意。
就例如《四十二章經》裏雲:“仰天吐唾,唾不至天,還墮己麵;逆風揚塵,塵不至彼,還坌己身。”年輕的禪僧,不知他遇到的是高人;虎溪庵主也將計就計,你說鸚鵡,他就飛翔;你來讚美,他就大叫,這還不夠引導你觸動另外的心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