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的曹山本寂禪師,是福建泉州莆田人,從小學習儒學,十九歲在福州靈石山出家,法名本寂,二十五歲受具足戒。之後前往洞山良價禪師座下參學,並且得到法要;後來在江西撫州荷玉山開堂說法,因為思慕曹溪六祖惠能大師,於是改名“曹山”,一時諸僧雲集,大振洞門宗風,成為曹洞宗的第二代祖師。
有一名雲水僧去拜訪本寂禪師,向禪師探問道:“常在生死海中沉沒的是什麼人?”
本寂禪師悠悠地說:“是你。”
雲水僧不解地問:“我現在是人,並且學佛修禪,怎麼會沉沒在生死海中呢?”
本寂禪師回答:“人海茫茫,哪個人不在無邊的苦海裏流轉啊?”
這名雲水僧一聽,又接著問道:“既然是這樣,老師您有超出三界外嗎?”
本寂禪師微微一笑,意味深長地看著雲水僧說:“我不去想這個問題。”
雲水僧於言下忽然有省,作禮而去。
養心法語
有謂“三界火宅、娑婆苦海”,主要的是因為苦海茫茫,沒有邊際,這裏麵沒有安穩。其實,世間上人人都沒有依靠,你說靠錢財,人為財死;靠情愛,作繭自縛;靠知識,妄想煩惱;靠社會,是非紛擾;到底三界中,有什麼是可以依靠的呢?
本寂禪師的禪修生活,讓他沒有想過這個問題。
也就是說,他沒有在是非名利場中流轉,意味著他雖在世間生活,但已解脫超凡,不再為世間所囚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