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天,歸宗智常禪師正在鋤草,草叢裏突然鑽出一條蛇,禪師舉起鋤頭便砍。有位前來參學的學僧看到了,很不以為然,批評說:“很久以前,我就很仰慕這裏慈悲的道風,可是到了這裏,卻隻看見一個粗魯的俗人。”
歸宗禪師問:“像你這樣說話,是你粗,還是我粗?”
學僧不高興地反問:“那你說什麼叫粗?”歸宗禪師把鋤頭放下來。
學僧又問:“什麼是細?”歸宗禪師舉起鋤頭做砍蛇的姿勢。
對於“砍蛇的姿勢是細,放下了鋤頭反是粗”,學僧還是無法明白歸宗禪師的用意。
歸宗禪師說:“先不談粗細,請問你在什麼地方看見我斬蛇了?”
學僧毫不客氣地說:“當下。”
歸宗禪師就用教誡的口氣說:“當下不見到自己,卻來見到我斬蛇做什麼!這不是顛倒嗎?”
歸宗禪師的話,終使學僧深有所悟。
養心法語
禪宗曆史上有所謂“南泉斬貓”的故事,有人以為,殺生是佛門的根本大戒,南泉禪師不應該殺生。
也有人說,這是南泉古佛的大機大用,不能以狹隘的見解誣謗大德。其實,南泉斬貓或許以手作勢斬貓,為的是斬斷大眾的物欲和執著。
現在歸宗禪師斬蛇,也可能是作勢欲斬,學僧卻見風即雨,脫口就說沒有慈悲。可是歸宗禪師既有德望號召學者,豈能容你說粗說細,所以他教誡學僧不要停滯在見聞覺知上,禪要割斷常情,去除知識。
知識是從分別心來的,禪是從無分別上建立的智慧,為什麼要在外境上分別執著,而不能照顧當下的自我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