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ML〗〖BT3〗3.先試著說服自己
在說服對方之前,先說服自己,為的是闡述問題時心裏有底。自己對這種想法還沒有接受,自然說服不了別人。相反,自己真心接受了的內容,才具有強大的說服力。
〖JP+1〗每個人都想方設法改變他人,但幾乎很少有人會想到要改變自己,這一點可以說是人的通病。所以,真正能成功說服他人的人並不多。另外,人都不喜歡被別人強迫改變意誌,想真正做到完全說服一個人是很困難的。但即使是這樣,仍有許多人似乎天生具有說服力,一般人都很難對他加以抗拒。到底這其中有什麼訣竅呢?其實說來簡單,此一訣竅即是不要刻意去改變他人,而是先要改變自己。隻有自己的思想有了轉變,才能隨機應變,成功地說服他人,而且這套本領還得在實際演練中循序漸進才成。〖JP〗
說服他人是很困難的,而改變自己同樣不容易。不過,如果你能成功駕馭自己的情緒,想要達到這兩個目標其實並非遙不可及。大家都知道,說服一個人要花上無數的時間和精力;與此相比,改變自己所需花費的時間和精力就少得多了。而且自我調整、自我控製的狀況可以由自己的意誌來掌握。所以隻要你能認真看待此事,便能夠改變自己。
光這樣說,你可能還會提出異議:“不!這樣我還是很難做到。我可以嚴格要求別人,但對自己卻做不到。再說那樣去改變自己豈不是太累了嗎?”當然,會有這種想法也是很自然的,隻是你真的意識到了改變自我的重要性了嗎?在還沒解決自身問題之前,你能保證自己有能力去說服他人嗎?你真的已經理解到改變自己可以對說服他人的過程產生影響嗎?請你靜下心來仔細思考,如果能夠深切理解這個問題,我相信每個人都能輕鬆駕馭自己的情感。
在著手說服對方的時候,我們應先做好一項準備,就是在說服他人之前,首先要說。服自己。不過,現實生活中真正能說服自己,並且身體力行的人卻很少。有人認為,說服自己僅僅是為了尋找說服對方的辦法,其實這是一種誤解。我們要先說服自己,並非僅僅是在尋找方法,最重要的是在練習。試想一個連自己都說服不了的人,如何能成功地說服他人呢?所以要想成功說服他人,就必須從說服自己開始。
以下,我們就按照一定的步驟來看一看說服自己的方法:
第一,設身處地換位思考。
在說服過程中,我們可以假設自己是要被說服的人。你不妨站在被說服者的角度上,想一想該采用什麼樣的說服辦法、什麼樣的內容、說法和怎樣的主題才容易被人接受,以及為什麼會被接受?在這一過程中,主要的目標是假設自己正是被說服的對象。如此一來就可以不用顧慮對方的反應,隻需把自己所有的優勢透過各種途徑表現出來就可以了。不要小看這種練習,它的作用是很大的,試想自己的說服方法若連自己都無法理解,或者是連自己都說服不了,那你還有什麼資格去說服他人呢?
第二,讓說服內容包含自信。
說服對方之前,我們應充分理解自己將要說的內容,而且這些內容必須包含自信。如果不能徹底理解說服的內容,就很難做到切中要害,甚至會發生前言不搭後語的弊病。這樣等你真正開始進行說服時,對方一定會聽得滿頭霧水。如果對方不能理解你所說的一切,那麼你想成功地說服對方顯然就是癡人說夢了。
如果你能充分理解自己的說服內容,那麼自然會擁有足夠的說服能力和自信,並在無形之中,轉化為果斷迅速的魄力,讓對方不由自主地仔細聆聽,甚至接受你的觀點。
僅僅理解說服內容是絕對不夠的,在說服的準備階段要做的事,還不止這些。在說服他人的過程中,僅僅靠清楚易解的說服內容是不足以打動對方的,如果沒有傾注一定的熱情,想要成功又談何容易。這種熱情除了能直接增加說服力外,也能幫助我們更深刻地理解說服內容。此外,它還可以刺激你的靈感,提高你隨機應變的能力。那麼,為了讓自己充滿熱情,應該如何做才好呢?
我們來看以下三個要點:要確認自己的說服內容的效果及效用。這裏所說的確認,並非隻用腦子記住就行,更重要的是要切身地去體會;要在心中反複默誦說服內容的效果,不要老是擔心惦記著該內容的缺點。在潛意識中,我們應記住積極有利的內容;即使你覺得自己的說服內容有很多不妥之處,也應盡力找出其中的優點,哪怕再少也一樣。
第三,講究表達方式。
理解了說服內容,擁有了高度的熱情後,接下來我們就要考慮應該如何表達才能讓對方欣然接受。
我們應抓住內容細節和印象描述的要點,力求自己口中說出的言語淺顯易懂。那些抽象、專業、冷僻文字的表達,隻會讓別人對你的說服內容感到“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這種連自己都會搞混的表達方法,要想讓對方理解並接受,根本是不可能的。
所以,我們必須弄清楚一點,想表達的語句必須做到自己先能夠理解後,才可能被對方所接受。其實,就像一名教師要把自己的知識傳授給學生一樣,有的老師上課學生很容易理解;有的老師雖然才華橫溢,但教學果卻極差。所以說,淺顯易懂的表達方式是很必要的。
〖ML〗〖BT3〗4.不要強加於人
古語道:“己所不欲,勿施於人。”自己無法達成的事,也不要去指責別人。對當領導的提出這個要求好似有點過分。領導者不可能是萬能的,如果自己無法達成的事就不能指責,那不是什麼都管不了嗎?
如果是技術性、專業性問題,當然不能作此要求。我們聽說的是將技術性、專業性排除在外的問題。
某地區遭受特大水災,全國各地紛紛募捐救災。某廠廠長在會上慷慨激昂地作了一番捐款動員,又嚴厲地批評了某些人見災不救的行為,宣布幹部帶頭捐款。廠級幹部100元,處級50元,科級30元,工人5元至10元。這位廠長自己捐了多少錢呢?10元!當他擱下錢想走時,台下噓聲四起。工人們都為有這樣的廠長感到丟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