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著福特快步離去的背影,年輕的服務生低聲嘀咕了一句:“真是太小氣了,連50美分也這麼看重。”
“不,小夥子,你說錯了,他絕對是一個慷慨的人。”目睹了剛才那幕情景的邁克抑製不住激動地站了起來。
“他是一個慷慨的人?”服務生一臉的困惑不解。
“是的,他剛剛向慈善機構一次捐出5000萬美元的善款。”邁克拿出一張一周前的報紙,將上麵的一則報道指給服務生看。
“可是他剛才……”服務生仍不明白如此大方的福特,為何還要當著那麼多朋友的麵,去計較那區區的50美分。
“他懂得認真地對待屬於自己的每一分錢,懂得取回屬於自己的50美分和慷慨捐贈出5000萬美元,是同樣值得重視的。”就在福特這一看似不經意的小事中,邁克忽然領悟到了自己渴望已久的成功經驗,那就是——沒有理由任何不認真地對待眼前的每一件事,無論它多麼重大還是多麼微小。
後來,經過多年艱苦的打拚,邁克終於成為美國報界的名家,而那位服務生也成了芝加哥一家五星級酒店的老板。多年後,倆人再次邂逅,一開口,他們便不約而同地感慨起當年的幸運——沒錯,是福特教他們走上了成功之路。
現實生活中,人們往往隻注意到那些成功者所取得的輝煌業績,卻很少留意他們的一些瑣屑的舉止,其實那裏麵正蘊藏著成功的秘訣。福特“吝嗇”與慷慨的故事,再次提醒我們——隻有時刻保持贏得屬於自己的50美分的認真與執著,才會不斷地獲得饋贈5000萬美元的自豪與光榮。
盯住你手上的石頭
阿憶博士才學出眾,參加工作五年間,接連跳槽十幾次,仍沒找到一個理想
的位置,還在京城身心疲憊地漂泊著。看著昔日大學同窗一個個事業有成,連那
些學曆和能力遠遠遜色於自己的高中同學,也有好幾位如今都已買了豪宅和寶車,
自視甚高的他更是慨歎自己命運不佳,總是得不到機遇的垂青。
那天,一位師長直言不諱地批評他:“你的功利心太急切了,應把目光放遠
一些,先把手頭的工作做好。”
阿憶博士卻不服氣地爭辯道:“我具備拿高薪的才能,就應該早一點贏得相
應的名和利。”
“可是,無論多遠的路,都要從腳下開始。”師長一臉的認真。
“這樣的道理我也明白,可一到實際生活中,我就無法心平氣和地從一點點
做起了,我總是不自覺地將眼前的工作,同將來的事業成功與可觀的財富緊密聯
係在一起。但越是急於成功,成功越是遲遲不來,這讓我更加苦惱,更沒心思眼
前的工作了……”阿憶也意識到自己陷入了一個惡性循環的圈子,卻很難跳出來。
“這樣吧,我給你介紹一位石刻家,他早已是千萬富翁,他的成功或許能給
你一些有益的啟發。”師長知道阿憶無需更多的大道理。
走進那位著名石刻家的工作室,麵對那一件件鏤刻精美的藝術品,阿憶不禁
讚歎不已。他隨手指著一個最小的石刻作品,問石刻家花了多長時間雕成的,石
刻家輕描淡寫地告訴他——十年。
“啊,十年?”阿憶驚詫地張大嘴巴,感覺那實在太不可思議了。
石刻家沒有解釋,拿起一塊繪好圖案的花崗岩,旁若無人地鏤刻起來。在那
堅硬如鋼的石頭上運刀如筆,其難度叫人看著吃驚,因為他手上絲毫的顫動,都
直接影響著鏤刻的最終效果。
石刻家全神貫注地盯著手中的石塊,一點點地挪動著刻刀,認真得像一個眼
科醫生,正在為嬰兒做著眼球手術。那會兒,仿佛時間都凝固了。
半個小時後,石刻家開始歇息。阿憶不禁問道:“這個花崗岩石刻能賣多少
錢?”
“不知道,也許能賣10塊錢,也許能賣10萬元。”石刻家很淡然。
“那你在雕刻時,心裏想到它能賣多少錢?”阿憶追問道。
“根本沒想它能賣多少錢,我的眼睛隻能緊緊地盯著手上的石頭,隻能把全
部的心思都投在上麵。至於它的最終的商業價值,那就不是我一個人所能決定的
了。既然我在做石刻,就必須做好它,這才是最重要的。”石刻家不緊不慢的話
語中滲透著玄機。
“哦,我明白了!”阿憶恍然大悟地向石刻家深鞠一躬。
道理是再簡單不過了——誰的心中都可能有許多美好的憧憬,但誰都必須首
先把目光凝聚到眼前,凝聚到最真切的現實中。盯緊手上的石頭,用智慧和執著
去精心鏤刻,石刻家才能讓普通的石頭變成“金塊”;盯緊手上的織針,讓靈感
和想象馳騁,繡女才能織出絢麗無比的錦緞;盯緊手上的鋤頭,一次次地鬆動泥
土,鋤去雜草,老農才可能擁有喜悅的收獲……
一位隻有小學文化的著名作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說:“每次創作,無論是幾
十萬字的長篇,還是百字小文,我都十二分地認真,都全身心地投入其中,隻想
著寫好它,從來不去想它最終能否發表,不去想發表後能拿多少稿費等等。倒是
這種完全拋卻功利的輕鬆,幫我走上了成功。”這位作家的經驗,再次告訴那些
誌存高遠的人們——別把目光老是盯著朦朧的遠方,隻有先將激情和汗水毫不吝
惜地播撒在跋涉的路上,才能贏得心中渴望的輝煌……
有了方向自然會找到路
在那個周末的朋友聚會上,我認識了剛剛周遊世界歸來的肖米粒,她25歲,一身的樸素,一臉燦爛的微笑,透著青春自信與灑脫。聽她繪聲繪色地講述她在旅途中的種種神奇經曆,在座的每個人在唏噓不已的讚歎的同時,眼睛裏都寫滿了羨慕。
肖米粒家境並不富裕,甚至可以算得上是“清貧一族”了,她也沒有考上大學,她懂得的那一點可憐的外語,幾乎連簡單的交際都應付不了,但這並沒有攔住她一次次將遠征的雙足踏上前行的旅程,讓欣賞的目光觸摸世界100多個國家的美麗的風景。
她告訴我們,第一次去南非,她買完飛機票,兜裏隻剩下50塊錢了,可是,她還是毅然地越洋跨海地飛到了那個夢想的國度。她說自己在初中時,曾讀過一篇名為《到路上去準備》的小文,懂得了――選好了目標,就應當趕緊上路,至於路途中可能遇到的種種困難,到路上再去想辦法解決好了。她常常是兜裏隻揣著少許的一點兒錢, 拿上一張旅遊圖就快樂地上路了。
雖然她一路上經常拮據得甚至吃住無著,但這並沒有一次能夠難倒她的。那年,剛到開羅,她就花光了所有的錢,餓了一天的肚子,第二天,靠教當地兩個小孩幾句簡單的中文,她不僅換來了一頓飽餐,還找到了一份賺取路費的門路。此後,她經常是一路教人中文,一路尋找最便宜的旅店和吃飯的地方,悠悠然地在埃及瀟灑地玩了三個多月。在阿聯酋,也是在花完最後的兩塊錢時,她欣喜地接了一份拍攝戶外廣告的活兒,雖說那活兒很辛苦,給的報酬也不多,但她還是欣然地接受了。因為那不僅解決了她一周的吃住問題,還可以讓她免費看到許多難得的風景。
當然,旅遊路上驚險的遭遇也有許多。那年冬天,在橫穿亞馬遜河流域的原始森林時 ,她的左腿被一種奇異的昆蟲叮咬了,隻兩天的工夫,腿就腫脹得舉步維艱了,幸好當地一位好心的土著老人為她敷了一種神奇的草藥, 才幸運地保住了她的一條腿。還有一次更可怕,她乘坐的旅行車在前往尼加拉瓜大瀑布的盤山公路上,突遇大雨,旅遊車在轉一個陡彎兒時,車子猛地翻倒在路基下麵,幸虧一棵百年老樹卡住了車身。要不然,和她同行的一車遊客怕都要隨車墜入路邊那百丈深崖了。
在講述這樣的叫我們聽起來都有些後怕的遭遇時,她依然談笑風生,似乎那些都是文學作品中描述的刺激的事情,她輕鬆得跟局外人似的,一臉的雲淡風輕般的自然與從容。
談到我們許多人畏難的語言溝通問題,她感受頗深地說――其實,一個人出門在外,隻要擁有微笑就足夠了。在很多時候,帶上一臉真誠的微笑,就是帶上了一份特別的通行證,會很容易地與不同國度的、各種膚色的人交流起來的。她至今仍隻有靠著夾雜大量手勢才能與人交流的有限的一點外語,卻並未妨礙她結交了許多心靈相契的外國朋友,走到哪裏她都沒有感到過孤獨與寂寞。 就像在我們居住的這個小城裏自由地穿梭一樣,膽大的肖米粒像天生浪漫的三毛一樣,背著簡單的行囊,一個人瀟瀟灑灑地已經遊曆了世界五大洲的100多個國家,至今仍沒有停下腳步的打算。那天,她隨口說了一句很有詩意的話――也許我的生命就在路上。
當我們驚訝於年紀輕輕的她漫遊世界竟像在大街上散步一樣輕鬆時,她莞爾一笑:“我確實沒有多少的錢,腦袋裏裝的知識也很少,但我知道自己下一步的方向在哪裏。”
肖米粒的這句話,讓我的心靈猛地一顫:是啊,很多的時候,我們總是以為自己之所以沒有取得成功,是由於自己沒有找到合適的道路,卻極少去捫心自問――自己的方向在哪裏?要知道,一個明晰了自己前行的方向的人,自然會想方設法地找到前進的道路。因為堅定的方向的指引和召喚,會集聚起追尋者內心巨大的勇氣和力量,會將無數的艱難坎坷踩在跋涉的腳下。
由此,我想起了一位已至暮年仍不懈登攀的著名探險家在回答記者充滿困惑的提問時所贈與的豪邁誓言――因為山那裏。沒錯,正是因為聳立在遠方的峰巒那不可抗拒的召喚,才讓攀援者忘卻了所有的艱難險阻,執著地去尋找登頂的路徑,並由此誕生了一個個令世人讚歎的奇跡。
縱觀古今中外那些成功人士的人生經曆,我們會驚訝地發現:他們無一不是對自己心中選定的方向充滿了自信,並將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播撒在追尋夢想的旅途上,踏出了一條條各具特色的成功之路。
如是,渴望成功的朋友,請記住丘吉爾的名言――我沒有路,但我知道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