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小草比花還重要5(2 / 3)

“走走彎路?”他有些不解地望著母親。

母親沒有馬上給他答案,而是換了一個話題:“明天我帶你上山采黃花菜吧。”

“為什麼要采黃花菜呢?現在村裏的人們都在忙著采蕨菜,據說蕨菜的營養價值比黃花菜高多了。”他被母親的提議搞糊塗了。

“到了山上,你就知道為什麼讓你采黃花菜了。”母親給了他一留了一個懸念。

在路上,他遇到很多提筐背簍的人,他們都說去采蕨菜。他便暗暗地告訴自己--進到山裏,也隻采黃花菜。

可是,他在山中轉悠了大半天,也僅僅采到一小把的蕨菜。再看母親的筐裏已經裝滿了黃花菜,太陽偏西了,他的肚子餓得咕咕直響,他隻得聽了母親的話,在又遇到一大片黃花菜後,一通忙碌,也采了一大筐黃花菜。

母親說:“這些黃花菜,我們一時吃不了,明後天又多雲有雨,也不好晾曬,直接拿到集市上賣掉吧。”

於是,他跟著母親來到山下的一個集市上。很快,兩大筐黃花菜便賣掉了。轉身要往家裏走時,他猛然看到不遠處兩個小攤上,賣的正是新鮮的蕨菜。上前一問價格,居然不算貴,隻比黃花菜貴那麼幾毛錢。於是,他和母親欣然地買了幾斤,又買了一塊新鮮的豬肉。

回家的路上,母親問他:“現在你知道我為什麼讓你去采黃花菜了吧?”

“因為采的人少,還能賣錢。”他脫口而出。

“不單單是你說的那樣,還因為采黃花菜,能得到你想要的東西。你看,我們今天晚上就可以吃到蕨菜炒肉了。”

“真是的,我們不去采蕨菜,不僅吃到了蕨菜,還吃到了肉,兜裏還有了可以隨意支配的零錢。”他不禁佩服起母親選擇的英明。

“現在有些年輕人啊,做事情喜歡跟風,喜歡直奔目標。其實,當許多人都在爭搶某一個東西時,不是每一個人都能順利得到。這時候,不妨暫時放棄一下,不妨繞個圈子,走一點兒必要的彎路,結果,還可以得到自己想要的東西。”母親語氣平靜地點撥他。

他恍然明白了自己求職的路上犯了一個怎樣的錯誤,心中的鬱悶也一掃而空。於是,他愉快地應聘一家文化公司的營銷員崗位,營銷過程中,他發現了書市中隱藏的商機,大膽地提出並實施了一係列圖書策劃方案,為公司贏得很大的市場份額,他也掘到了職場中的“第一桶金”。

如今,他已是一家國有大型出版集團編輯中心的副主任,在做著自己最喜歡的編輯出版工作。每當有人誇讚他年輕有為時,他便由衷地感激母親,是母親讓他懂得了--當自己不能立刻采到渴望的蕨菜時,不妨先轉一個彎,先繞一個圈,就會收獲欣喜。

有一句話說得好:“不是路已走到了盡頭,而是在提醒自己,該轉彎了。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時侯需要轉彎,轉彎,就會發現新的道路,轉彎,就會”柳暗花明又一村”,見到更加明媚的風景。

沒錯,善於轉彎,就是善於變通,善於調整,就會進入到一個更開闊的天地中,會遇見更多的機會,自然也就會收獲更多的驚喜。

隻要你心裏的花還開著

小時候,家在鄉村,庭院裏有一塊不大的花圃。每年春天,母親都要撒下些不同的花籽,要不了多久,姹紫嫣紅的花朵便爭奇鬥豔地陸續綻開,蝴蝶和蜜蜂也趕來湊熱鬧。遺憾的是,那些美麗、鮮豔的花,最後都要一一地凋落。看到那些紛紛墜地的幹枯花瓣,多讀了一些唐詩宋詞的我,便多愁善感地為那些短暫的生命惋惜。母親卻說,枝頭的花凋落了沒關係,隻要心裏的花還開著,眼睛裏就還會有美麗的花。

那時,我還不大理解母親話語中的深刻含義。直到那年高考,我才體會到了母親當年那句樸素的話語裏藏著的深刻。

也許是太過於緊張的緣故,第一次參加高考的我,卷子答得一塌糊塗,許多非常簡單的問題都沒答對。我沮喪地回到家裏,羞愧地將自己關進小屋,不願出門見任何人。父親安慰我:“今年沒考好,明年再來,莊稼不收年年種,考砸了一次,也沒啥大不了的。”雖然,父親的話說得有一定道理,可深陷失敗打擊的我,卻一時難以振作起來。我甚至沒出息地拒絕回到補習班裏,不敢再次麵對高考。

對於我有些固執的怯懦,母親卻沒說什麼,隻是默默地幫我收拾那些複習資料,任我逃避般地沉浸在那幾本小說編織的虛幻世界裏。

深秋的一個午後,母親拉著我坐在花圃前的陽光裏,陪我靜靜地看那幾乎就要凋零殆盡的花圃,望著秋風中那幾朵依依不舍的小花,無奈地一瓣瓣凋落。母親慢慢地對我說:“看到了吧?多麼漂亮的花,最終都是要凋謝的。每一朵花都知道自己早晚要凋落,可是,每一朵花都在心裏告訴自己,一定要努力地開,開出自己的美麗。這樣,花的一生,就沒有遺憾了。”

“你怎麼知道花是這麼想的?難道花不為凋落傷感?”高考失利陰影還在我的心頭。

“我相信,花落的時候,也會傷感,但是花的心頭還有花開著。”母親的目光那樣深邃,仿佛看到了花的靈魂。

“花的心頭還有花在開著?”我若有所悟地打量著枝頭高舉的那些花的種子。

“沒錯,隻要心頭還有開花的願望,就一定會找到開花的土壤,一定會等到開花的季節。如果你的眼睛老是盯著那些凋落的花瓣,你怎麼能夠看到明年的花開呢?難道一次考試沒有考好,你就一蹶不振了?我不相信你的目光會那麼短淺。”母親扔下這些話,便走開了。

望著辛勤的母親微駝的背影,默默地咀嚼著母親的剛才的話語,我驀然驚訝地發覺:母親說得真好――隻要心裏的花還開著,就會有無數的花,在眼前開放,在手邊開放。

再次走進考場,我出奇地從容、鎮定,我知道:縱然這一次仍是失敗,我依然會懷抱開花的心願,從頭再來。

多年以後,我拿到了博士學位,成為那所大學裏的教師,還成為一名小有名氣的作家。每每有人讚歎我這個出身卑微的農家子弟取得的成績時,我總是不由自主地想起母親,想起母親那句“心裏的花還開著”的箴言。

我多想告訴更多的人們:即使你周圍的花都凋落了,隻要你心裏的花還開著,你就仍可以欣賞到美麗的花海,仍可以擁有如花的世界。

做最好的那個自我

繪畫是父親一生的熱愛,但大半生寒微的家境,連很一般的學習機遇也無法給他提供。一直很業餘的繪畫水平,成為父親一生的遺憾。她三歲時,父親便開始培養她的繪畫興趣,並給她講了許多著名畫家的成功經曆,希望她能夠像他們一樣在繪畫方麵有所成就,能實現自己未圓的畫家夢。

起初,她在父親的指點下,還畫得有模有樣的。時間一久,她繪畫的興趣便漸漸地淡了下來,可是一向乖巧聽話的她,不忍讓父親失望,盡管心裏不大情願,還是放棄了自己的其他愛好,走進了各類繪畫輔導班,一遍遍地在畫板上,被動地塗抹著自己也越來越不清晰的夢想。

因繪畫占用了太多的時間,她的其他功課落下許多,複讀了一年後,她才勉強地考上了一所普通的藝術院校。

是大一的一次“校園模仿秀”大賽,改變了她後來的人生走向。

大賽的初賽,她輕鬆地過關;複賽前,她做了比較充分的準備,臨場發揮也很正常,結果她竟然沒能入圍最後的決賽。

帶著很大的失落,她獨自來到校園裏的人工湖畔,心情黯然地望著波光瀲灩的湖麵,不時地喃喃歎息:“我真笨啊,真的太笨了,我連模仿都做不好。”

“為什麼非要模仿好別人,而不去嚐試著做一個最好的自己呢?”那位學生們都十分敬仰的老教授不知何時站到了她的背後。

“做一個最好的自己?”她仰起頭來。

“對啊,即使你模仿得再逼真,那你也隻能是他人的一個影子,失去了自我。別忘了你要擁有自己的人生,知道你心中最想要的是什麼,去做最好的那個自我,才是最最重要的。”老教授微笑著點撥她。

“做最好的那個自我”,她輕輕地重複了兩遍,仿佛有一股清新的風陡然吹入幽閉的心扉。帶著豁然醒悟的激動,她向老教授深鞠一躬,笑容滿麵地跑開了。

後來,她開始重新規劃自己的人生,將繪畫隻當作自己的一個業餘愛好,而把更多的精力投向了自己喜歡的寫作。大學讀書期間,她便成為有名的網絡作家,出版了自己的作品集,並如願地留在省城的一家出版社。

她叫顧天天,網名雲淡風輕。在談到她今天的成功時,她的父親愧疚地說:“我差一點釀成了一個大錯,我隻想著讓女兒模仿別人,成為優秀的‘他人’,卻忘了告訴她成為一個最好的‘我’。”她卻安慰父親――那不過是人生難免的一個彎路,也許隻有經曆過一些挫折以後,經過冷靜的思索之後,才會明白自己心中最想要的是什麼,才懂得在成長的路上怎樣不迷失了自我。

50美分與5000萬美元

邁克是紐約一家小報的普通的記者,他非常敬佩當時事業正如日中天的“汽車大王”福特,很想從福特那裏學到一些成功的經驗。

一個周末,邁克正在一家不大的酒店裏與幾位朋友小酌。忽然,他眼前一亮,隻見幾位身份顯赫的企業家正從一個房間裏走出,其中一位正是福特,他手裏拿著一張菜單徑直走向那位服務生,微笑道:“小夥子,你再算一下,看看是不是有一點兒誤差。”

年輕的服務生飛快地瞟了一眼那菜單上的一串數字,很自信地回答:“尊敬的福特先生,沒有錯啊。”

“請別著急,你再仔細算一算。”那幾位福特宴請的企業家已朝門口走去,他卻很有耐心地站在櫃台前。

看著福特那認真的樣子,年輕的服務生沒有再核算,而是不以為然道:“是的,因為零錢準備得很少,我便多收了您50美分,但我認為像您這樣富有的人是肯定不會在意的。”

“恰恰相反,我非常在意。”福特很堅決地糾正道。

“那就算您付給我的小費吧。”服務生被福特的如此斤斤計較搞得有些難為情了,忙給自己找了一個擺脫尷尬的借口。

“不,小費我已經付給你了,這50美分是你應該找給我的零頭。”福特固執地堅持道。

服務生隻得低頭花了一番辛苦湊夠了50美分,滿懷歉意地遞到一臉坦然的福特手中。而此時,福特宴請的朋友已坐到車子裏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