顏回上前勸架,說:“是三八二十四,你算錯了,別吵了。”那人指顏回的鼻子說:“你算老幾?我就聽孔夫子的,咱們找他評理去!”顏回問:“如果你錯了怎麼辦?”那人回答:“我把腦袋給你。如果你錯了怎麼辦?”顏回說:“我就把帽子輸給你。”於是,兩個人一起去找孔子。孔子問明情況後,對顏回笑笑說:“三八就是二十三嘛,顏回,你輸了,把帽子給人家吧!”那人走後,孔子對顏回說:“說你輸了,隻是輸了一頂帽子;說他輸。孔子淡淡的說:“躬自厚而薄責於人,則遠怨矣。”
寬以待人,也是處理好人際關係的重要法則。說起來容易,做起來難,我們來看這個例子:
漢代的班超出使西域,一路上遍播大漢的國威,取得了不錯的效果。在這些國家中,隻有龜茲恃強不從。班超便去結交烏孫國。烏孫國王派使者到長安來訪問,受到漢朝友好的接待。使者告別返回,漢章帝派衛侯李邑攜帶不少禮品同行護送。
李邑等人在護送過程中,途經天山南麓,來到於闐,傳來龜茲攻打疏勒的消息。李邑害怕,不敢前進,於是上疏朝廷,中傷班超隻顧在外享福,擁妻抱子,不思中原,還說班超聯絡烏孫,牽製龜茲的計劃根本行不通。
班超聽說了這件事情以後,便大概知道了內幕,歎息說:“我不是曾參,被人家說了壞話,恐怕難免見疑。”他便給朝廷上疏申明情由。
漢章帝也不糊塗,他相信班超是一個值得信賴的人,派人送書信責備李邑說:“即使班超擁妻抱子,不思中原,難道跟隨他的一千多人都不想回家嗎?”詔書命令李邑與班超會合,並受班超的節製。漢章帝又詔令班超收留李邑,與他共事。李邑接到詔書,無可奈何地去疏勒見了班超。
班超寬宏待人,沒有和李邑計較,反而很好地接待李邑。他改派別人護送烏孫的使者回國,還勸烏孫王派王子去洛陽朝見漢帝。烏孫國王子起程時,班超打算派李邑陪同前往。
這正是個報複上次誹謗自己的好機會,因此有人建議班超說:“過去李邑毀謗將軍,破壞將軍的名譽。這時正可以奉詔把他留下,另派別人執行護送任務,您怎麼反倒放他回去呢?”
班超十分生氣地對那個人說:“如果把李邑扣下的話,的確是可以報複他,那就氣量太小了。正因為他曾經說過我的壞話,所以讓他回去。隻要一心為朝廷出力,就不怕人說壞話。如果為了自己一時痛快,公報私仇,把他扣留,那就不是忠臣的行為。”
李邑聽到班超的這番話後,對班超十分感激,同時也十分羞愧,從此再也不誹謗他人了。
由此看來,在處理複雜的人際關係時,寬容不失為一劑利人亦利己的良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