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用妥協的智慧打造不一樣的人生 懂得吃虧也能受益
人言大智若愚,越是有大智者,越是癡癡傻傻的樣子。因此,這些人也越容易被那些自認為是聰明者所捉弄。殊不知,到最後卻常常是捉弄人者反自找麻煩。
唐代寒山與拾得兩位智者曾有過這樣一段對話。
一日,寒山對拾得說:“今有人侮我、笑我、藐視我、毀我傷我、嫌惡恨我、詭譎欺我,則奈何?”拾得回答說:“但忍受之,依他、讓他、敬他、避他、苦苦耐他、不要理他。且過幾年,你再看他。”
由此可推想,那種高傲不可一世的人的結局一定是夠尷尬的了,而我們也一定可以想象得出拾得的勝利的微笑——盡管這可能是一種超脫圓滑的微笑。不過,它的確會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一些好處。“撲滿”,就是我們常常說的用瓷或泥做的硬幣儲蓄盒。在小的時候,我們常將父母給的一些零用錢放進去,當這個儲蓄盒滿的時候,我們就將這儲蓄盒打破,而將其中的錢取出來。然而,當它是空的時候,它卻可以保全它的自身。吃虧往往是指物質上的損失,但是一個人的幸福與否卻往往是取決於他的心境如何。如果我們用外在的東西換來了心靈上的平和,那無疑是獲得了人生的幸福,這便是值得的。所以,該糊塗、該舍棄、該彎曲的時候就必須舍棄、彎曲。
在中國傳統思想中,有“吃虧是福”一說。這是哲人們所總結出來的一種人生觀——它包含了愚笨者的智慧、柔弱者的力量,領略了人生的豁達和由吃虧忍讓而帶來的安詳與寧靜。與這個貌似消極的哲學相比,一切所謂積極的哲學都會顯得幼稚與不夠穩重以及不夠超脫與圓滑。
而善於吃虧的人一般平安無事,而且不會吃大虧,從長遠來看,反而是一種受益。相反,總愛貪便宜的人最終不會有真正的便宜,而且還會留下罵名,甚至因貪小便宜而毀了自己,這就是所謂的惡有惡報。
輸得起,才能贏得了
人生猶如一個大賭局,在這場賭局中,誰也不能成為永遠的贏家,誰也不可能永遠做輸家。人生總是要曆經眾多的大風大浪、大磨難,然而這樣的經曆雖然成就了一批人,也同樣葬送了一批人。為何這樣說呢?
許多時候,我們都希望事情會朝我們想象的方向發展,但是事實卻未必如此,失敗的陰影總會第一個襲向我們。一旦被它纏住是件很苦惱的事情,它會令我們作怪。當遇到這種情況時,一定要讓我們的心靈變換一種狀態,拋開壓抑,從容樂觀地對待。
有一個樵夫黃昏回家時,發現他的房子起火燃著了。
左鄰右舍都前來幫忙救火,但是因為傍晚的風勢過於強大,所以還是沒能將火撲滅。一群人隻能靜待一旁,眼睜睜地看著熾烈的火焰吞噬了整棟木屋。
大火終於滅了,隻見樵夫手裏拿了一根棍子,跑進燒成灰燼的屋裏不斷地翻找著。圍觀的人們以為他在找藏在屋裏的珍貴寶物,所以都好奇地在一旁注視著樵夫,企盼他快點兒找到,也好看看是什麼寶物。
過了半晌,樵夫終於興奮地叫起來:“我找到了!我找到了!”
圍觀的人們紛紛向前一探究竟,才發現樵夫手裏捧著一柄柴刀,根本不是什麼值錢的寶物,於是都掃興地逐個離開。
樵夫興奮地砍下一段木棒嵌入柴刀裏,充滿喜悅地說:“謝天謝地,它還在。隻要有了這柄柴刀,我就可以再建造一個更堅固耐用的家了。”
我們應該敬佩那些從不幸中站起來的人,正如故事中的樵夫一樣,當他麵臨不幸的時候,他並沒有被一時的厄運擊倒,反而從中找到了另外一個值得高興的理由——他的柴刀。因為柴刀就是他的希望。
人生如船,在猝不及防的情況下可能遭遇到狂風暴雨、驚濤駭浪、冰山暗礁……隻要你的心靈之舟不沉沒,你就不能丟掉希望和意誌力,你才會在失敗的道路上踏出一條成功的足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