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策略叫妥協33(1 / 1)

第三章 用妥協的智慧打造不一樣的人生 好漢也吃眼前虧

好漢要吃眼前虧的目的是為了留得青山在,要以吃眼前虧來換取其他的利益,如果因為不吃眼前虧而蒙受巨大的損失或災難,甚至把命都弄丟了,那還有什麼意義呢?

漢初名將韓信年輕時家境貧窮,他本人既不會溜須拍馬,做官從政,又不會投機取巧,買賣經商。整天隻顧研讀兵書,最後,連一天兩頓飯也沒有著落,他隻好背上祖傳寶劍,沿街討飯。

有個財大氣粗的屠夫看不起韓信這副寒酸迂腐的書生相,故意當眾奚落他說:“你雖然長得人高馬大,又好佩刀帶劍,但不過是個膽小鬼罷了。你要是不怕死,就一劍捅了我;要是怕死,就從我褲襠底下鑽過去。”說罷雙腿叉開,擺好姿勢。

眾人一哄圍上,想看韓信的笑話。韓信認真地打量著屠夫,竟然彎腰趴在地上,從屠夫褲襠下麵鑽了過去。街上的人頓時哄然大笑,都說韓信是個膽小鬼。韓信忍氣吞聲,閉門苦讀。幾年後,各地爆發反抗秦王朝統治的大起義,韓信聞風而起,仗劍從軍。

韓信忍胯下之辱而圖蓋世功業,成為千秋佳話。假如,他當初為爭一時之氣,一劍刺死羞辱他的屠夫,按照法律處置,則無異於以蓋世將才之命抵償無知狂徒之身。韓信深明此理,寧願忍辱負重,也不願爭一時之短長而毀棄自己長遠的前程。

這樣的忍耐不是屈服,而是退讓中另謀進取;不是逆來順受、甘為人奴,而是委小曲求大全。一旦時機到了,他就能如同水底潛龍,衝騰而起,施展才幹,創建功業。所以說,吃“眼前虧”是為了不吃更大的虧,是為了獲得更長遠的利益和更高的目標。看似英勇、心氣衝天的人其實是莽夫一個;而忍氣吞聲、寧吃眼前虧的人才是真正的好漢。

換種思維,將有意外的收獲

如果你對自己說:“如果我處在他的情況下,我會有什麼感覺,有什麼反應?”那你就會節省不少時間及苦惱。因為“若對原因發生興趣,我們就不太會對結果不喜歡”。而且,除此之外,你將可大大增加你在做人處世上的技巧。

肯尼斯·古地在他的著作《如何使人們變為黃金》中說:“暫停一分鍾,把你對自己的事情的深度興趣跟你對其他事情的漠不關心互相作個比較。那麼,你就會明白,其他人也正是抱著這種態度!於是,跟林肯及羅斯福等人一樣,你已經掌握了從事任何工作的唯一堅固基礎——除了看守監獄的工作之外;也就是說,與人相處能否成功,全看你能不能以同情的心理接受別人。”

紐約州漢普斯特市的山姆·道格拉斯過去經常說他太太花了太多的時間在整修他們家的草地上。他批評她,說一個星期她這樣做兩次,而草地看起來並不比四年前他們搬來的時候更好看。他的話激怒了他的太太,那天晚上的和睦氣氛遭到了破壞。

在明白了合作產生巨大的力量後,道格拉斯先生體會到他過去幾天來真是太愚蠢了。他從來沒有想到她整修草地的時候自有她的樂趣以及她可能渴望別人為她的勤勞而誇讚她幾句。

不論你什麼樣的請求或要做什麼,請你試著從別人的觀點仔細想一想整件事,問問你自己:“為什麼他應該這麼做?”這樣也許會花費你很多時間,但這能使你結交到朋友,得到更好的結果:減少摩擦和困難。

忘記他人的過錯,

天長地久的友誼,是在雙方共同體諒的基礎上形成的。在與他人交往的過程中,一對非常要好的朋友,因為一些小的矛盾而分道揚鑣。雙方一旦發生矛盾,每個人心裏想到的都是對方的缺點、壞處,平時對自己的好早已消失得無影無蹤,對方在自己心目中簡直是一無是處。試問,以這種態度對待朋友的人,怎麼能獲得忠貞不渝的友情呢?

對待朋友要棄仇取恩,這是與人相處最重要的原則,也是編織好人脈網最值得注意的問題。

有這樣一個故事,裏拉邀兩位朋友一同到野外遊玩。其中一位叫拉安,另一位叫吉伯。

當三人抵達一個山穀時,拉安不小心滑倒,多虧吉伯眼疾手快才把拉安拉上來,否則後果就不堪設想了。驚恐的拉安平靜以後在附近的一塊大石頭上刻下了: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救了拉安一命。

時過不久,三人又到達了一個小溪邊,因為一件小事吉伯與拉安爭吵了起來,氣憤之下,吉伯動手打了拉安一耳光,拉安難過地在沙地上寫下:“某年某月某日,吉伯打了拉安一個耳光。”旅行結束後,裏拉好奇地問拉安:“你為什麼把吉伯救你的事刻在石頭上,而把他打你的事寫在沙地上?”拉安說:“他救了我的命,我將永遠地記在心裏,那是他對我的恩情;至於他打我的事,我會讓它隨著沙灘字跡的消失而忘得一幹二淨。”

現實生活中,類似這樣的事常有發生。但願每個人都像拉安一樣,記住的隻是他人的恩惠,而將他人的過錯拋到九霄雲外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