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若是聽到他那種話,我早就氣得臉一陣紅一陣白了——我就會挑何賽的錯,而我越挑剔別的車子不好,對方就越說它好。爭辯越激烈,對方就越喜歡我競爭對手的產品。”
因此,你自己要衡量一下,你是寧願要一種字麵上的、表麵上的勝利,還是要別人對你的好感?你可能有理,但要想在爭論中改變別人的主意,一切都是徒勞。那就不妨試試先咽下一口氣再說。
第六章 百忍無憂乃幸福之道
幸福是一種感覺,也是一種心態。不懂滿足、事事要強的人很難感受到幸福。知足者常樂,幸福之道在於心;以“和為貴”做種,以“知足”為養分,在妥協的過程中不斷發芽長大,盛開出幸福之花。
受汙不辯,忍辱修德
常州魏廉訪的父親,樂善好施,精通醫術。有一次魏老先生被請往一病人家中治病。病人枕頭旁丟失了十兩銀子,他的兒子聽了讒言,懷疑是先生拿了,但又不敢當麵問。有人就教他拿一炷香去跪在先生門前。先生見了,奇怪地說:“這是為什麼呀?”
“有樁疑難事,想問先生。怕老先生見怪,不敢說。”
先生說:“你說吧,不責怪你!”
病人的兒子才以實相告。先生把他請進密室,說:“確有此事,我是想暫時拿去以應急需,原打算明天複診時如數偷偷還回去。今天既然你問起了,可以馬上拿回去。請你千萬不要向外人說!”馬上如數給了他。
剛才病人兒子來先生門前跪香,大家都說先生一向謹慎高尚,不應該誣陷有道德的人會有這麼肮髒的行為。等他們見到病人的兒子拿著銀子出來回去了,都異口同聲感歎說:“人心之不可知,竟到如此地步!”於是七嘴八舌誹謗議論之聲四起。先生聽到之後,神態自若,毫不在意。
不久,病人痊愈。清理打掃床帳時,在褥墊下找到了銀子,才大驚而後悔。
於是父子倆一道來到先生寓所,仍然手捧燃香跪在門前。先生見了,笑著說:“今天這樣,又是為什麼啊?”父子羞愧地說:“以前丟失的銀子,沒有丟,我們錯怪長者了,真是該死。
今天來交還先生所給的銀子。小子無知,任憑先生打罵!”先生笑著把他們扶起來,說:“這有什麼關係?不要放在心上!”病人的兒子問先生:“那一天我讒言汙罪長者,為什麼先生甘受汙名而不說明,使我今天羞慚無地!今天既蒙先生寬懷,饒恕我們,是否能告訴我們,先生這樣做的原因是什麼呢?”
先生笑著說:“你父親與我是鄉親鄰裏,我素來知道他勤儉惜財。正在病中,聽說丟了十兩銀子,病情一定會加重,甚至會一病不起。因此我寧願受點委屈背上汙名,使你父親知道失物找到,痛戚之心得以轉喜,病自然會好起來!”
聽到這裏,父子兩人都雙膝跪地,叩頭不止。先生把父子二人請進家去,設酒款待,盡歡而散。這一天,圍觀人多如牆一樣,都說長者的作為,確是眾人所猜測不透的。從此魏善人之名聲就傳開了。
能夠受汙不辯,在眾目睽睽之下蒙受不白之冤而不動心,已經是難得了。但魏老先生此時心裏想的卻是誣蔑他的人的病情,不惜自己名聲掃地,背負盜賊的罵名,而希望對方病情緩解。當對方感恩戴德時,自己卻謙遜有加,絲毫沒有趾高氣揚的神態,隻是當做做人的本分,實在難能可貴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