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潛在的力量

作家沉岸曾經因為腰痛住院,在住院期間,他不僅照了X光,其他的治療也都試過了,但疼痛依然不見好轉。

此時他想,既然西醫沒有辦法治好,或許可以試試其他特別的治療法,於是他開始向朋友打聽這方麵的消息。後來在某本健康雜誌上,看到一種專為治療腰痛的“體操法”。

這種治療方法,是一位醫生長年診療腰痛所累積的寶貴經驗。過程很簡單,如果是腰部右側疼痛,先仰臥,膝蓋彎曲,向左邊倒下三次,然後再向疼痛的一邊倒下一次。以這種方法反複的做幾次,疼痛的情形會減輕許多。

他照這個方法實際練習之後,效果果然不錯,後來他的朋友有腰痛時,他就向他介紹這個方法。從這裏我們總結出,不要刻意排斥有時也可達到最後的目的的其它方法與途徑。

許多人將自己能力的發展,局限於所從事的工作範圍內。雖然“學有專長”很重要,不過,我們應顧及自己其他能力發展的可能性,這樣才能引導出最大的潛能。

(2)嚐試不同的生活

一般人離開了學校,開始尋找工作的時候,便已經決定了大致的人生方向。其中有一部分是自己的意願所決定的,另一部分則是機運所形成的。機運是個人可能麵臨的各種狀況,誰也無法預料。至於自己決定的部分,便是一個人真正希望的生活方式。

當我們選擇某一種職業時,就已經將本身的生活範圍給限定住了,而不再涉及其他的生活方式。其實,我們應該擴大接觸的層麵,盡量嚐試多樣的生活,尤其是年輕人。

這種說法與“學有專精”的傳統觀念有點不同。有些人,認為既然選擇了適合自己的工作,就應該集中力量去做才會成功。但以我們的看法,我們不能因為適合或不適合的理由,而限製了嚐試的機會。

以沉岸為例,他並不希望自己一輩子都過著作家的生活,因此他為自己製造了許多的機會。在十年前他曾經組織過一個業餘劇團,處理一切與劇團有關的事務,那時他也試著經營一家餐廳。

他是一個興趣十分廣泛的人,下棋、唱歌、跳舞、演戲都曾涉獵過,隻要是能引起他興趣的東西,他都想試試看。但有一次,他因為這樣的生活態度而遭人批評,有位作家曾指責他是“雜而不精”。當時他的回答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而做人的基本原則就是尊重別人的選擇。”

(3)兩種好奇心

青年人對人生應該有強烈的好奇心,舉凡哲學、文學的範疇,都要花功夫去探究。

作家沉岸曾經除了以嚴肅的態度投入文學之外,也多方參與輕鬆的娛樂活動。某些人對於他的生活方式似乎不滿,但隨著年齡的增長,他發覺這兩種截然不同的生活形態,已經逐漸融合成一體。像他這種生活態度,經常會受到社會上的非議。自古以來,皆以學有專精為貴,如果不能學有所成,就會被認為是不認真、不努力的人。就如現今的工匠,隻要他能學會優秀的技術,即使他的個性怪異頑劣,社會仍會肯定他的價值。

當然,我們不否認專注做一件事的好處,但是也有很多人像他一樣,希望為自己拓展出兩、三條路來。就如小吃店的老板,他可能擁有大企業家的管理能力,也可能具備表演的潛質,隻是他沒有機會將潛在的寶石磨亮。所以,我們認為一開始就限定唯一的渠道發展,不一定就能獲得最好的結果。

前些時候,我們有機會與一位成功的企業家談話,從他那兒我們得到不少的啟示。

他在1950年開始經營電影院。當時的電影院一次隻放映一部電影,他為拓展生意,采取加映一部舊片的作法,就這樣顧客多了不少。

接著,他把舊式的放映機換成現已普遍使用的大型機器。在使用舊式的放映機時,必須由技師親自操作,每隔三十分鍾就得更換膠卷。換新式的機器之後,隻要一按開始鈕,即可一氣嗬成——如此不僅節省不少費用,而且使片子的放映順利許多。此外,他把四家電影院集中在同一棟樓中。現在電影院幾乎都這麼做了,但各位可知道,第一個想出這個新點子的人是他。

現在的人都隻會跟著別人的腳步走,沒有思考自然就沒有創新,因此也就沒有進步。所以,如果想在工作時經常產生新的構想,就必須擴大自己的興趣,從多方的渠道中發揮自己的才能。也就是說,凡是能夠發揮潛能的活動,都應積極的參加,例如學校或公司的社團活動以及社區的各種活動都可以。也許在實際參與之後,那些埋沒已久的才能就會浮現出來了。

沉岸在四十歲時才開始多向發展,如果能在三十歲時就發現這一點,我們相信他現在的成就會更好吧!不過,隻要有開始就不算太晚。因此,在此奉勸各位:如果想讓自己的人生更充實,就必須好好發掘內在隱藏的寶石,讓它散發出應有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