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1章愛父母就要讚美他們(3 / 3)

公婆是丈夫的父母,公婆一生最大的驕傲和幸福就是他們的兒子,因此,在公婆麵前稱讚他們的兒子、你的丈夫,也是博得公婆歡心的一個方麵。

你丈夫關心體貼,你說是公婆從小的教育;你丈夫事業有成,你說他是踩在公婆的肩上站起來的;你丈夫體格強健,你說是公婆的恩賜。總之,你丈夫所有的優點都與公婆有著密不可分的關係。

你公婆的個人好惡肯定與你不同,你讚美的時候一定要看公婆喜歡哪種。如果你公婆喜歡心直口快的人,你可以當著公婆的麵稱讚心直口快人的豪爽、坦白,並表現出欽佩之色,這樣他們就會因為和你有共同點而更喜歡你。

你可以對街坊鄰居稱讚公婆的好處,也可以對你的丈夫說,這樣當你公婆知道後肯定會更高興。

鄭華的公婆是一對出了名的“難相處。”整天嘮嘮叨叨不說,還對鄭華指手畫腳,說她脾氣大,不聽使喚。但鄭華和街坊鄰居談話時絕不說公婆的一點不好,讓鄰裏們都羨慕得不得了。當鄰裏們碰見鄭華的公婆時,總稱讚他們會待媳婦。剛開始,這老兩口覺得挺不自在的。但後來也漸漸高興起來了,對鄭華的態度也好多了。

其實,隻要婆媳雙方都能多一分理解和寬容,好好相處也並非難事。

耐心地讚美孩子會讓他出類拔萃稱讚孩子時,一定要把道理講明白,一定要給他們分析清楚,在一件事中他做了什麼,對人對己有什麼好處,別人會怎麼看待。

孩子的成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對孩子的讚美也是一件長期的事。

我們對待孩子要有耐心,特別是在比較細小的事上更要有耐心。因為由小見大,許多小細節往往成為他們以後能否成功的關鍵。

萊特兄弟從小善於想象,在他們九歲的時候,一次,兩人在一棵大樹下玩,抬頭看見密密麻麻的樹葉叢中有一輪皓月正掛在樹梢上,於是他們就想把月亮摘下來帶回家玩。結果,兩人還沒爬上樹就摔了下來,還跌傷了腿。

父親知道後對孩子們說:“你們想爬上樹摘月亮的想法是新奇的,是偉大的。可是月亮距我們那麼遠,豈是爬上樹就能摘到的?我希望你們將來製作一種有神翼的大鳥,騎著它到天上摘月亮去。”

小哥倆聽了父親的讚揚,可來勁了。此後,他們開始實踐他們的夢想,不斷設計那種能去天上摘月亮的“神鳥”,父親也一直不停地鼓勵、讚揚他們。後來,他們成功地造出了世界上第一架飛機。

可能很多孩子都有摘星星、摘月亮的奇想,可是否每個家長都像萊特父親那樣從一件小事激發孩子的創造力,並長期不懈地給予支持和讚美呢?

稱讚孩子時,一定要把道理講明白,一定要給他們分析清楚,在一件事中他做了什麼,對人對己有什麼好處,別人會怎麼看待。

工作了一天,小陳拖著疲憊的身體回到了家。寶貝兒子一聲“爸爸”令他高興又害怕——如果兒子纏著他去玩智力大轉彎,那該怎麼辦?可這次兒子沒有,隻是拉著他的手坐下,說:“爸爸,你很累了,我去給你拿杯水吧!”這下小陳可樂了。他不由讚道:“兒子真懂事,懂得體貼爸爸了,讓爸爸好高興。”這下兒子知道了,給爸爸拿杯水是體貼別人,體貼別人是值得讚揚的。以後在他的腦海中就會留下“體貼”一詞。

教室裏,大家都在認真看書,一位同學站起來問教授:“這個逗號為什麼要打在這兒,可以換成頓號、句號嗎?另外,您是否能告訴我逗號是怎樣產生的?”大家聽了哄堂大笑,可教授卻嚴肅地從字意、上下文等方麵回答了這位同學,隻是對後一個問題答得比較有趣:“逗號在當人們覺得需要它時,它就產生了。”這雖然像沒回答一樣,卻給了提問者一份尊重,更表現了他無比的耐心。

耐心地、持久地讚揚孩子,對孩子成長有很多好處。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姆曾說過:“家庭是社會的精神媒介,通過使自己適應家庭,兒童獲得了後來在社會生活中使他適應其所必須履行的職責的性格。”

能長期得到父母讚揚,孩子就會形成合作、獨立、溫順、社會的性格。也就是說,隻有耐心的讚揚才能使孩子養成適應社會生活的個性。

另外,如果家長耐心持久地讚揚孩子所做的某一件事,那麼孩子對這件事的興趣就會有所增加,在這方麵下的工夫也會增多,漸漸開始突出於本身其他優點,再加上點天分,就會在同齡的孩子中顯得出類拔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