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時候,大人們會說這家的孩子乖、那家的孩子學習勤奮等,想以此來激勵孩子,可孩子卻不那樣想。孩子隻會在心裏說,那家的孩子不乖的時候你沒看到。
我們看什麼事物都得有個參照物,才能對其加以判斷。稱讚孩子也同樣需要參照物,需要加以比較,才能看出他是否進步了,是否成熟了。
好的影片和書籍不知使多少人為之振奮,影片和書籍中的英雄人物也不知不覺成了人們比較的對象。如小兵張嘎的機智、勇敢,《英雄兒女》中王成的大無畏,雷鋒的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等。雖然他們做出了令人們敬佩的事,但他們身上的優點,可能千千萬萬個人都擁有,隻是沒搬上熒幕而已。隻要你稍加留意,就會發現,這種優點往往在純真的孩子身上體現得更明顯。
孩子幫助了別人,你可以拿雷鋒做他的榜樣;孩子麵對挫折,卻不屈不撓,你可以說他有保爾的鋼鐵意誌;孩子為了失學兒童,砸碎了自己心愛的儲蓄罐,你可以拿其壯舉與董存瑞舍身炸碉堡相比。
你可能覺得這樣做有些誇張,其實,從心理學的角度說,兒童有一種很強的模仿力。你既然把他們比成英雄,他們就會覺得自己是個英雄,做什麼事都得拿出點英雄氣概來,不知不覺就會去模仿英雄的為人處事。就像一個班集體中的班幹部一樣,你是班幹部,你就得帶頭,做出榜樣,讓人服你。
有時候,大人們會說這家的孩子乖、那家的孩子學習勤奮等,想以此來激勵孩子,可孩子卻不那樣想。孩子隻會在心裏說,那家的孩子不乖的時候你沒看到。但如果你說,我家兒子最乖了,都知道自己收拾房間了,鄰家的孩子就不如你,房裏亂糟糟,看把他父母整天累得……孩子得到這樣的激勵,說不定明天就開始幫你掃地、做家務了。因為他要證實他的確比鄰家的孩子優秀得多。
隨著孩子一天天的長大,他們不再問“麻雀知道它們叫麻雀嗎?”“電視機吃不吃飯?”之類的問題,他們開始問你怎樣對待老師、同學,怎樣整理好東西,怎樣做飯等,這說明他們開始懂得要獨立生存了。這種提問的本身就值得大加稱讚,對此我們不能再吝惜自己的讚美。
我們還要從小事上稱讚孩子。
一個爸爸這樣誇女兒:“上次你語文才考了71分,這次一下子蹦到80分,我女兒了不起,進步真大呀,爸爸太高興了。”女兒見爸爸誇獎她,興奮地說:“爸爸,這次發揮得不好,下次我考個85分給你看看。”女兒能這樣說,說明爸爸的話已生效,剩下的就是女兒向85分的奮鬥過程了。
有些家長對孩子要求過高,不僅不懂得讚美,反而大加責備。一個孩子說:“上次我數學考了98分,全班第一,媽媽很高興。可這次我隻考了89分,得了第四名,媽媽狠狠地罵了我一頓,這次題本來就比較難嘛,再說,我也不可能保證次次考第一吧。”在這裏,這位媽媽就陷入了教育孩子的誤區,沒有用比較讚美法。隻看到孩子分數、名次的稍微下降,沒注意孩子思維等素質的提高,打擊了孩子的自尊心。
總之,在比較中你會發現孩子的進步,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實際情況,提出更適當的更高的要求,使孩子更快地進步。在比較中讚美孩子,可以使孩子做得更好,對自己抱有更強的自信心。
哪怕一點點的進步也要進行讚美進步有大有小,但我們絕不能忽略孩子哪怕一點點的進步,因為正是這一小點一小點的進步,才促成了他們最終的成熟。
孩子們對世界上的一切都充滿了濃厚的興趣,他們敢於去想象、實踐一些新鮮的東西。所以,我們要讚揚孩子的興趣與創造力,因為這與孩子個性的形成有著很大的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