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殘疾人來說尊重和鼓勵也是一種讚美每個人都是有自尊心的,都渴望得到尊重,讚美和鼓勵他人就是對人的一種尊重。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人。當我們麵對一位有殘疾的人時,我們若是讚美他的容貌、衣著、職業或者才華未免顯得蒼白無力。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就要從其心理出發,尋求最能打動他的心靈的語言。
有一位先生,每天早上上班時都會看到一位賣口香糖的殘疾人。大多數經過這裏的人,看到這位坐在輪椅上、隻剩下一隻手的重度殘疾人,都很同情地掏出錢來,也有人不拿口香糖,把錢丟下了就走。
而有位先生,隻要遇到這個殘疾人,一定很慎重地走到輪椅前,付了錢,拿起一包口香糖,然後拍拍對方的肩膀說:“好好做生意,你會越做越好。”
那時,路旁還常看到乞丐,這位殘疾人也是常常被路人當作乞丐對待。隻有這位先生把他當作一般的生意人,有時還會傳授一些生意經,好讓他有更多的收入。他從不會施舍給這位殘疾人一分一毫,隻是一再肯定他可以把生意做得很好。
若幹年後,這位先生事業有成,某天應邀到某商會演講。演講結束,一個坐輪椅的年輕人很激動地來到他麵前,並對他說:“你還記得我嗎?我現在做進出口貿易,做得很好。當年你不但沒有把我當乞丐,還一直鼓勵我要好好做生意,我從你那裏學到了很多,並且建立了自信心。”
每個人都是有自尊心的,都渴望得到尊重,讚美和鼓勵他人就是對人的一種尊重。也正是因為這位先生給予了這個殘疾人不間斷的鼓勵,幫助他建立了自信,方使他事業有成。相反,若隻是對他施舍,其結果不言自明。所以,尊重和鼓勵也是對殘疾人的一種讚美。
一般來說,有殘疾的人內心對成就的需要比常人會更強烈一些,他會努力地證明自己“殘而不廢”,是對社會有用的人。他非常渴望別人對自己所做的成績予以讚賞或認可。
筆者有一個很要好的朋友,他家附近有一個修鞋的殘疾人。有一次,筆者去朋友家玩,走到半路,鞋就壞了,筆者勉強走到那個修鞋攤,靜靜地看著老人幫筆者修鞋,沒想到他居然講起了自己的故事。他說他的腿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傷的。聽了這話,筆者不禁對老人肅然起敬,說:“那您老當年一定很輝煌!”老人歎了口氣說:“當年是當年啊!現在不行了,老了。”
筆者連忙說:“您說哪裏話,您現在不還靠自己的勞動吃飯嗎?”老人聽了,用力地點點頭說:“這話說得沒錯,有點殘疾但不能殘廢呀!”筆者點頭稱是。但沒想到,修完鞋老人說什麼也不收筆者的錢。
在這種情況下,我們可以讚美對方能夠自力更生,具有頑強拚搏、奮鬥不息的毅力,身殘誌不殘。我們也可以借助別的參照物,讚美對方做得比四肢健全的人還好。
另外,我們要注意,切不可學殘疾人的某些動作。他們的內心是很敏感的,若是你的言語之中缺乏誠意,縱然你說得天花亂墜,也不會有什麼效果,反而招人反感。
若你剛見到殘疾人時,在毫無心理準備的情況下感到比較驚詫,那麼此時你需要適當的方式加以掩飾。你可以讚美他,“真沒想到!真了不起!”讚美殘疾人更要注意讚美之辭的得體,若讚美過了頭或者用詞不到位都會達不到讚美的效果,達不到預期的目的。
總之,在讚美殘疾人時,要特別注意讚美詞的得體。應用心去觀察,找出最適合你的讚美目的的方向。在交談中,更要察顏觀色,根據據對方提供的信息及時加以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