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7月2日,即唐高祖武德九年六月初四庚申日,秦王李世民在長安城大內皇宮的北宮門玄武門發動了一次震驚朝野的政變,親自殺死了自己的兄弟,即當時的皇太子李建成和四弟齊王李元吉,得立為新任的皇太子,並繼承皇位,年號貞觀,唐高祖李淵退位,尊為太上皇。
大唐代隋而立,居住的宮殿仍舊為隋代的太極宮。當初隋朝建太極宮時是按照周易乾卦為指導建造了長安城,太極宮正處於長安城北部的中央地區,對應則是天上的紫微星,不過此地地勢低窪卻讓太極宮有了一個很大的弊病。
長安的夏日不僅僅異常的炎熱,而且多雨水,太極宮一到夏日便是又熱又濕,長年征戰讓李世民身上落下了一身的傷痛,因此每年的李世民都要離開太極宮,前往三百裏外的九龍宮避暑。
公元632年,今年的夏日特別的炎熱,幾天暴曬之後,老天也忍不住嘩啦啦的下起了大雨,連續兩日都還沒有停下的跡象,雨水暫時趕走了夏日的炙熱,卻讓整個太極宮顯得更加的潮濕,而大雨過後,太陽一曬,到時候的太極宮便如一個大蒸籠無異。
按照以往的慣例,李世民都要去避暑,時間也決定在大雨過後,因此就派了太監去李淵居住之處承乾殿,邀他一同前往。
太監尚未回來,在兩儀殿內,空曠的大殿內也僅僅隻剩下了李世民一人,現在他正坐在龍案前,看著送來的幾份奏折,跳動的燭火照亮了整個宮殿。
外麵嘩啦啦的雨聲讓李世民有些心煩意亂,看了幾份之後,便也無心思繼續看手裏的奏折。抬起頭來,外麵依舊是沒絲毫停歇的大雨,也不知道何時是個盡頭。
放下手裏的奏折,來回在大殿裏麵踱著步子,不知不覺已經來到了門口,雨水中的太極宮能看到的並不遠,隱隱約約能看到一些宮殿透出來的燈光。
前去問話的太監也匆匆忙忙趕了回來,跪在地上,道:“皇上陛下,太上皇說身體不適,也就不隨同陛下去九龍宮。”
一切仿佛都在意料之中,卻也是李世民最不願意聽到的話,朝自己父親所住的宮殿方向看去,映入眼簾的卻是密密麻麻的大雨,揮揮手,讓太監下去,心裏的煩躁就如烈日一般炙烤著自己心。
當初太原起兵反隋,大唐的江山可以說大部分都是他打下來了的,而身為國君也僅僅的七年的時間,現在大唐國勢蒸蒸日上,無論在大臣還是百姓眼裏,李世民都是一個仁君。麵對自己父親,他同樣想做一個孝子,讓天下的百姓,滿朝的文武也都知道大唐的皇帝不僅僅是仁君,同樣也是孝子。不過玄武門事變,讓父子之間卻有了一到永遠填不滿的溝壑,要做一個孝子,卻讓他覺得有些艱難。
猶豫了一下,李世民還是決定親自去一趟自己父親那裏,正打算前往,一侍衛冒雨奔了過來,跪倒在地上,掏出了懷裏的一份信,道:“皇上,緊急軍情!”
伺候的太監連忙雙手接過了信函,雙手捧著遞了過來。
信用油紙包裹著,又被侍衛貼身藏在衣服中,並未被打濕,撕開看看裏麵的內容,李世民的臉色卻有些凝重起來。
細細看完,李世民又朝承乾殿方向看了一眼,眼中閃過了一絲猶豫,這才邁步朝李淵的宮殿走去。
剛剛走到殿外,便已經聽到殿內傳來的琵琶聲,當上了太上皇之後,李淵一天也沉迷音律,更是彈了一手好琵琶,不過今天的琵琶聲中同樣帶著一絲蒼涼之意,就如外麵依舊絲毫不停歇的大雨一樣。
李世民手微微有力的捏了捏手裏的密函,微微的閉上了自己眼睛,作為一個帝王,同樣心裏也有猶豫的時候,現在他猶豫的就是應不應該把消息告訴自己的父親,如果告訴他的話,會不會又讓他勾起往事?
一念的決定,有時候卻顯得有些艱難,內心掙紮了一番,李世民臉上露出了決議之色,揮揮手,示意背後的侍從別跟上來,自己才邁步朝前,踏進了殿內。
在殿內,李淵並沒有休息,他正端坐在地上厚厚的羊毛毯上,懷裏抱著琵琶,在他對麵則是宮廷的一個女樂師,知道自己父親喜歡琵琶,李世民不惜派出了專人去找來了最好的樂師,這女樂師便是其中之一。
見李世民進來,琵琶聲嘎然而止,樂師連忙跪在地上。
李世民走上前去,拿過她手裏的琵琶,道:“你出去吧!”
接著自己盤腳坐在了李淵的對麵,把琵琶抱在懷裏,輕輕的一撥弦,一個清脆的音符便蹦了出來。他本來就有胡人的血統,胡人原本就是一個極其擅長音律的部族,而且能歌善舞,作為大唐的皇帝,李世民同樣也彈了一手好琵琶,平時下朝之後,興致較高時也會來上一段,而能聽到皇帝的琴聲,對於那些樂師宮人而言自然萬分榮幸。
抬起頭來,看著自己父親,李世民道:“父親大人,已經很久沒和孩兒合奏一曲了吧?”
李淵把琵琶橫放在了自己腿前,淡淡道:“你現在可是皇上,日理萬機,應該把心思放在朝政,而不是遊玩上。”
李世民心裏不由的一黯,有些不舍的把琵琶橫放在自己腿前,在抬頭看看自己父親,帶著一絲懇求道:“父親大人,酷暑降至,宮中又太潮濕,不如就隨孩兒一同前往九龍宮避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