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淵搖頭道:“不用了,為父也就留在長安便是!”
長安,同樣是李淵難以割舍的地方,這裏成就了他的帝王之夢,成就了一個嶄新的王朝。
看著自己的兒子,李淵的心情同樣異常的複雜,他的確是個好帝王,八年時間,大唐國力日益強盛,百姓安居樂業。當初太原起兵,那是順從民意,代隋而立,則是民心所向。可是江山雖說是打下來了,但依舊沒避免權力之爭,為了皇位,親兄弟相殘,同室操戈。
因此時隔已經快九年,李淵始終無法忘記當初的事情,而和自己兒子的隔閡更是一直無法修複,父子形同陌路,即便李世民很想改善父子之間的關係,可豈是容易之事?
宮殿中突然安靜了下來,隻有外麵嘩啦啦的雨聲毫不客氣的傳進了殿內,昏黃的燭火在夜風中微微的顫動,仿佛也在歎息:帝王之家,身不由己。
自己父親再次的拒絕,李世民的心裏更加有些黯然神傷,歎口氣,把信函拿了出來,雙手遞過去,道:“父親大人,探子回報,在洛陽附近發現了承義的行蹤!”
李淵的身子微微一顫,眼中閃過一絲驚訝之色,猶豫了下,還是接過了密函,仔細的看了看,長歎一聲,合上了密函,問道:“那麼你打算如何?”
李世民垂目恭敬道:“還請父親大人親示。”
李淵卻是一愣,想了想,歎道:“他好歹也是我李家的後人,豈能讓他被奸邪利用?而且你已登基八年有餘,無論朝臣還是百姓,你都是明君,時過境遷,也為你大哥留下一絲血脈。”
李世民登基之後,李建成的五個兒子中除了長子李承宗早卒之外,其餘的四子承道安陸王,承德河東王,承訓武安王,承明汝南王均坐誅,唯獨李承宜逃過一劫,不知所蹤,而剛才送來的密函卻說在洛陽發現了李承義的行蹤。
李淵的意思也在明白不過,你已經登基八年,天下還有誰能撼動你的皇位?所以也就念在同時李家後人的份上,暫且放過一馬。
“是!”
李世民沒絲毫反對,其實心裏已經知道了這是必然的結果,若能讓自己父親開心一點,饒李承義一條小命並非不可以。
而後,李淵借口不舒服想要休息,李世民也隻有離開承乾殿,接著一份八百裏加急冒雨送往的洛陽。
自己的父親不願意和自己一同前往避暑,讓李世民心裏異常的不舒坦,回到兩儀殿,他有些煩躁不安在殿內踱著步子,,卻絲毫不能讓自己心安靜下來。當初威風凜凜,讓敵人聞風喪膽的秦王。現在高高在上,天下百姓擁戴愛護的大唐帝王,卻為父子關係而憂心,而這些且並不是權勢能解決的問題。
“皇上,夜已深,該安歇了!”
長孫皇後聲音傳來,她見李世民一直未回寢宮,便過來探視,卻看見他一臉的愁色。
長孫皇後,小字觀音婢。隋右驍衛將軍晟之女。八歲喪父,13歲嫁李世民。武德元年冊封秦王妃。武德末年竭力爭取李淵**對李世民的支持,玄武門之變當天親自勉慰諸將士。之後拜太子妃。李世民即位13天即冊封為皇後,而她的兒子,其中之一便是李治。
對於李世民而言,長孫皇後無疑是一個值得信任,同樣也值得述說自己心事的人選,聞言歎氣道:“朕那裏睡得早啊,原本請太上皇與朕一並去九龍宮,可太上皇卻不願隨朕前往!皇後,你說如何是好?”
長孫皇後邁步進了殿內,她掌管**,自己夫君和父親之間的恩恩怨怨異常的清楚,黛眉輕皺,沉思片刻,道:“太上皇不願前往,也不能過於勉強,可如此下去也非良策,皇上比如詢問一下他人,或許有辦法。”
“他人?”
李世民看著自己的皇後,問道:“皇後是指?”
長孫皇後淡淡一笑,道:“監察禦史馬周,此人可算皇上知己,或許他有良策.”
馬周此人李世民當然異常的熟悉,不過卻驚訝為何皇後會選他,奇道:“朝中大臣無數,為何皇後偏偏選中他?”
長孫皇後答道:“朝中大臣雖多,可能皇上推心置腹的卻是少數,現魏侍中並未在朝中,魏國公忙於朝政,暫且脫不開身,除外也就馬禦史為最佳人選,而且他身為禦史,自知何為妥當何為不妥。”
李世民聞言也信服點頭道:“皇後此言甚是!”
說罷,扭頭朝外麵喊道:“來人,傳監察禦史馬周覲見!”
即便已經夜深,急於解決這個讓自己煩心事情的李世民也連夜派人傳召馬周覲見。
馬周,字賓王,從小孤貧,精通精《詩》、《書》,善《春秋》。後到長安,為中郎將常何家客,原本無出頭之日,可是皇天不負有心人,昨年,李世民要求在朝官吏每人都要寫一篇關於時政得失的五章,可常何是武將出生,不會舞文弄墨,馬周秉著報恩的想法,主動提出替他代謝此文,不料此文深得李世民賞識,細細盤問之後,常何也就老實交代了是馬周代寫。李世民一聽常何門下居然有如此良才,頓時起了相見之心。相見之後,便和顏悅色的和馬周談起了當時政治局勢以及為政之道。馬周侃侃而談,從古至今的為政得失談的非常細致,讓李世民大為驚歎,直歎相見恨晚,短短一年的時間,就被提拔成為授監察禦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