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節 習慣性流產(3 / 3)

杜仲苧麻根燉母雞

“原料”杜仲50克,苧麻根30克,母雞1隻(約1000克),蔥花、薑末、精鹽、味精各適量。

“製作”將杜仲、苧麻根分別揀去雜質,洗淨,曬幹,切成片,放入紗布袋,紮緊袋口,備用。將母雞宰殺,去毛及內髒,洗淨,放入沸水鍋汆透,撈出,用清水衝洗後,轉入砂鍋,加適量水(以淹沒母雞為度),大火煮沸撇去浮沫,加杜仲、苧麻根藥袋,改用小火煨煮40分鍾,取出藥袋,瀝盡藥汁,加蔥花、薑末,繼續用小火煨煮至雞肉熟爛,加精鹽、味精,拌勻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益腎安胎。對腎氣虛弱引起的習慣性流產尤為適宜,也適用於腎虛兼氣血不足引起的先兆流產。

山藥牛腎枸杞湯

“原料”牛腎1隻,淮山藥60克,枸杞子15克,芡實30克,生薑、精鹽、香油各適量。

“製作”將牛腎從中間剖開,剔去筋膜、臊腺,用清水反複衝洗,下沸水鍋中汆一下,然後與洗淨的淮山藥、枸杞子、芡實、生薑一同放入砂鍋內,加適量水,先用大火煮沸,再轉用小火燉2小時,加精鹽調味,淋上香油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益腎安胎。對腎氣虛弱引起的習慣性流產尤為適宜,也適用於腎虛兼氣血不足引起的先兆流產。

(3)陰虛內熱型

主要症狀患者有流產史,受孕後胎動腹痛,漏下色鮮,伴麵紅唇赤,口幹,心煩,頭昏目眩,手心發熱,小便黃赤,舌紅苔黃,脈滑數。

食療原則滋陰清熱,涼血安胎。

食物宜忌宜食葡萄、苜蓿子、荷葉、苧麻根、生地黃、熟地黃、墨旱蓮、蘆根、黃芩、地榆、藕粉、阿膠等食物及藥食兼用品;忌食辛辣、刺激性及動火的食物。

生地黃芩蜜飲

“原料”生地黃20克,黃芩10克,苧麻根50克,蜂蜜適量。

“製作”將生地黃、黃芩、苧麻根分別揀去雜質,洗淨,曬幹,切成片或切碎,同放入砂鍋,加適量水浸泡片刻後,中火煎煮30分鍾,用潔淨紗布過濾,取濾汁放入容器,待其溫熱時,加入蜂蜜,拌和均勻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飲。

“功效”滋補肝腎,清熱安胎。適用於陰虛內熱型習慣性流產。

墨旱蓮鮮汁

“原料”鮮墨旱蓮50克,白糖適量。

“製作”每年夏季,當墨旱蓮枝葉繁茂時,割取其地上部分,用清水洗淨,放入溫開水中浸泡片刻,撈出後搗爛取汁,調入少量白糖即成。

“用法”上下午分飲。

“功效”滋陰清熱,止血安胎。適用於陰虛內熱型習慣性流產。

雙蒂蓮須羹

“原料”南瓜蒂20克,荷葉蒂20克,蓮須20克,鮮蘆根30克,藕粉50克,紅糖適量。

“製作”將南瓜蒂、荷葉蒂、鮮蘆根分別洗淨,晾幹或曬幹,切成片或切成碎小段,備用。將蓮須揀去雜質,洗淨,晾幹後切碎,與南瓜蒂、荷葉蒂、鮮蘆根同放入砂鍋,加水浸泡片刻,然後濃煎成湯汁,用潔淨紗布過濾,取濾汁回入砂鍋,上微火,加入調勻的濕藕粉,並加紅糖,攪拌成羹即成。

“用法”每日1劑,頓食。

“功效”清熱涼血,止血安胎。適用於陰虛內熱型習慣性流產。

生地黃枸杞子粥

“原料”生地黃30克,枸杞子15克,粳米60克,冰糖屑15克。

“製作”將生地黃洗淨,入鍋,加適量水煎煮30分鍾,取汁,與淘洗幹淨的枸杞子、粳米同入鍋中,加適量水,大火煮沸,改用小火煮成稠粥,趁熱調入冰糖屑即成。

“用法”早晚分食。

“功效”滋陰清熱,涼血安胎。適用於陰虛內熱型習慣性流產。

荸薺鴨湯

“原料”熟鴨脯肉200克,清水荸薺10個,熟火腿50克,鬆子仁20粒,水發黑木耳25克,精鹽、味精、豬油、雞湯各適量。

“製作”將熟鴨脯肉切成0.7厘米見方的丁,連同鬆子仁一同放入湯碗內;荸薺與熟火腿分別切成丁放在盤內。湯鍋置火上,放入雞湯、荸薺丁、水發黑木耳略煮一會兒,再放入熟火腿丁、精鹽、味精煮沸,撇去浮沫,加入豬油,起鍋盛入裝有熟鴨脯肉丁的湯碗內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滋陰清熱安胎。適用於陰虛內熱型習慣性流產。

雙耳甲魚湯

“原料”甲魚1隻(約750克),銀耳30克,黑木耳30克,精鹽、黃酒、蔥段、薑片、香油各適量。

“製作”將甲魚宰殺後從頭頸處割開,剖腹,去內髒,斬去腳爪,入沸水鍋中汆水,刮去背殼黑膜,剁成數塊,甲魚殼與甲魚肉一同放在湯鍋內燉;銀耳與黑木耳水發後洗淨。鍋中放入適量清水,放入甲魚、銀耳、黑木耳、精鹽、黃酒、蔥段、薑片、香油,先用大火煮沸,再改用小火慢燉,直至甲魚肉熟爛入味,揀去蔥、薑即成。

“用法”佐餐,隨量食用。

“功效”滋陰清熱安胎。適用於陰虛內熱型習慣性流產。

§§第五章 產婦常見病的食療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