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麥尖上跳舞49(2 / 2)

媽媽又低頭問兒子,寶寶想吃什麼?

兒子毫不猶豫地用手指著路邊插在稻草人身上賣的糖葫蘆。媽媽微笑地點點頭,好,那我們來一串糖葫蘆。每次走進兒童公園,兒子都會讓媽媽給他買一串糖葫蘆,這幾乎成了兒童節特定的禮物。兒子喜歡糖葫蘆,一根糖葫蘆,他能慢慢地吃上整整一天,似乎那是一串寶葫蘆,總也吃不完。

媽媽去買糖葫蘆。賣糖葫蘆的小販,每年這個時候,都會來到兒童公園擺攤,小販已經和媽媽很熟悉,他將最大最長,外麵裹著厚厚一層糖漿的糖葫蘆,遞給了媽媽。

兒子從媽媽手裏接過糖葫蘆。陽光下,糖葫蘆上的糖晶,閃閃發亮。兒子將糖葫蘆湊到鼻前,嗅嗅,又湊到嘴巴前,伸出舌頭舔了舔,忽然,兒子停了下來,他似乎想起了什麼。兒子吃力地扭過身子,將糖葫蘆遞給了站在推車後的媽媽:媽媽,吃。媽媽的眼睛,濕潤了。這是48年來,兒子第一次有意識地將自己喜歡的東西,先給媽媽。媽媽扭過臉,揉揉眼睛,乖,媽媽不吃。

48年,多麼漫長的時光。別人家的孩子,早已長大成人,結婚生子,有了自己的孩子。可是,媽媽的兒子,至今還是個孩子。他的個頭,雖然早就超過了一米七,比媽媽高出整整一個頭,可是,因為先天性疾病,他的智商,永遠地停留在了2歲。這麼多年來,他的生活不能自理,完全依賴爸爸媽媽,幾年前,爸爸又因病去世,照顧兒子的所有重擔,都落在了年過七旬的媽媽身上。

生活很艱難,但是,每年的六一兒童節,媽媽都會用推車推著兒子到兒童公園遊玩,這是兒子的節日。兒子知道這一點。雖然他常常連自己的名字都記不住,但卻能準確地記住每年的這一天。他喜歡兒童公園裏的一切,特別是那些奔跑著的孩子,他知道,他們是他的夥伴,他隻是不明白,他們為什麼長得那麼小,而自己卻這麼高大,肥碩,笨重。他多麼希望自己能像他們一樣,奔跑,嬉戲,玩耍啊。可是,他做不到,從小到大,他如果不是躺在床上,就是坐在媽媽的推車上。他的骨頭太脆弱了。

媽媽推著輪椅,從兒童公園的這頭,一直走到那頭。木馬、電動小火車、碰碰車,從這些遊樂項目旁經過時,兒子都會激動得手舞足蹈,可是,他早已經不適合玩這些項目了,他的身軀對於這些項目來說,都過於碩大。不過,遊樂場的工作人員早已熟悉了他們,所以,每一名工作人員都會向這對母子,抱以真誠的微笑。這讓媽媽感到稍稍欣慰。

一群孩子跑過推車,他們看見了坐在推車裏的他,一個孩子停下,好奇地問自己的媽媽:叔叔那麼大了,怎麼還坐在推車裏,讓白發蒼蒼的老奶奶推啊?

孩子的媽媽蹲下身,對孩子說,因為,叔叔是奶奶的孩子啊。

是的,他是媽媽的孩子,一個永遠也長不大的孩子。

在我們這個小城,每一位父母,都知道有這麼一位年邁的媽媽,她有一個一生都停留在了童年的孩子,他是個48歲的兩歲寶寶。為了他,她付出了她一生的心血,毫無怨言。

這位年邁的媽媽,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無論你多麼大了,你永遠都是媽媽的孩子。所以,雖然我的孩子早已經走過了童年,每年的六一兒童節,我都會祝他節日快樂。我願意和我的孩子,以及我的母親,一起度過這個美好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