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長愣住了,直到這個時候,他才知道這位軍官就是南美大陸的解放者、獨立戰爭的著名領袖和統帥西蒙·玻利瓦爾。
在這個故事裏,那個班長和玻利瓦爾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一個有著高高在上的位置,卻甘願低下頭做些小事情,而另一個人卻心高氣傲,自覺與眾不同。
現實中有很多像故事中班長一樣的人,做事太高調,最後隻能使事情變得更複雜。相反,其實隻要稍微地低下頭,就可以解決很多問題。
山東壽光有個農民叫劉成德,他因為研究出了“一邊倒”桃樹的栽培技術而一舉聞名,被稱為“壽光桃王”。
劉成德從1991年開始研究種桃,一直是按照“直立”樹形的思路研究的,為了提高產量,他先後建起了多個大棚進行栽培試驗,花光了家裏的積蓄,又向銀行貸款8萬元,向親戚借款4萬元,但試驗都失敗了,借貸的錢也全賠進去了。眼看自己就要陷入絕境,一個偶然的機會,他的靈感閃現。
一年春天,正是桃樹掛果的時期,他走進自己的桃園,發現邊角處有一棵桃樹不知什麼時候歪倒了,他走過去準備將那棵歪倒的樹“扶正”,卻意外地發現那棵歪倒的桃樹上所結的果實,遠比其他“直立”桃樹上的果實多。
他思慮再三,終於得出結論:那棵歪倒的桃樹接受陽光要比別的桃樹多。在一般情況下,直立樹形因為相互遮擋,大約有40%的部分不能接受陽光,而歪倒的桃樹卻從上午到下午都能接受陽光的照射,這就是掛果多的真正原因。
受這棵“歪脖樹”的啟發,劉成德茅塞頓開。第二年,他便把那些“直立”的桃樹,有意地弄彎。向西80度傾斜下去,形成“一邊倒”樹形,讓陽光從上午到下午都能充分地照射到樹上。果然,這一年他獲得巨大豐收。
劉成德的這一技術不僅獲得了國家專利,而且每年的收入也超過百萬元,成為靠科技走上致富道路的典型人物。
在日常生活中,做人與種桃的道理是一樣的。劉成德的成功啟發我們,做人不要“趾高氣揚”,要彎下腰去,隻有適度地彎腰,才能收獲更多。如果總是高調地為人處事,最後隻能把自己孤立起來。
心靈燈塔
低調是一門精深的學問,也是一門高深的藝術,因為隻有低調,我們才能更容易獲得一片廣闊的天地,成就一份完美的事業,使我們贏得厚重、豐富充實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