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伯溫續道:“這次我與景兒進京,朱元璋問我將來之事,我隻是說些隱語歌謠,未予說破。目下雖天下太平,百姓安居樂業,天下一統,似覺無虞,但朱元璋近年來大肆屠戮功臣,日後一旦變生肘腋,禍起蕭牆,就無功臣宿將能抵擋得了。”朱璣道:“世伯是說日後必有內亂是麼?”劉伯溫歎了口氣道:“正是,依我所作《燒餅歌》上所預測,朱元璋大肆屠戮功臣,可以起到防止異姓王侯造反,但卻無法抑製宗室造反。”
劉璉奇道:“這又是為何?請爹爹指點。”劉伯溫右手一捋頷下長須,沉吟道:“朱元璋兒子眾多,以後兄弟骨肉相殘是免不了的。”頓了一頓,劉伯溫續道:“朱元璋曾私下裏與我說過,在他眾多兒子裏麵,他最喜歡的是太子朱標,其次是四子朱棣。曾經問我當傳位於哪一個?太子朱標平素喜好讀書,秉性仁厚,燕王朱棣雄才大略,頗有乃父之風。依《燒餅歌》中“隻恐燕子飛來”一句所言,以後得登皇位的必定是燕王朱棣。”
劉伯溫接著道:“是以我向朱元璋建言當傳位於燕王,這是為天下蒼生而著想的。太子朱標為人仁厚,過於仁慈。燕王朱棣野心勃勃,且雄才大略,必不是久居人下之人。若一日皇位傳於朱標或者是朱標兒子,則天下必定大亂,屆時又是一番腥風血雨,天下無辜的老百姓又得遭殃。可是朱元璋不聽從我的建議,選朱標做皇位繼承人。日後朱元璋駕崩後,天下必定大亂。”
朱璣歎道:“世伯將這件機密之事告知小侄,是希望小侄去做些什麼嗎?”劉伯溫微笑道:“賢侄果然見微知著,聞弦歌而知雅意。我是希望賢侄以大有為之身,幹大有為之事,相助燕王朱棣奪得皇位,為天下生靈免遭塗炭而盡一份力量。”朱璣聽到此處,不禁豪氣勃發,昂然道:“大丈夫為天下奔走,隻要有利於天下百姓,縱然馬革裹屍,戰死沙場也在所不惜…..。”
一言未必,劉璉鼓掌讚道:“賢弟好氣魄,好膽色。”劉伯溫心下甚喜,說道:“賢侄如此以天下蒼生為念,當真是菩薩心腸。而這一份英雄氣概,亦是氣衝牛鬥,氣吞霄漢。”朱璣道:“世伯繆讚,世伯所說之事,事關天下百姓,小侄自當盡力而為。”劉伯溫道:“我要你學我的兵法與奇門遁甲之術,就是為了日後之用。目下劫數未盡,賢侄他日必有奇遇,但這一份艱難困苦,非常人所能忍受,賢侄可得想清楚了。”
朱璣大聲道:“大丈夫不能為國出力,為天下百姓謀福利,整日碌碌無為,與草木同腐,又有何麵目立於天地間。凡事皆有極艱極難之時,打得通的便是英雄好漢。隻要於天下百姓有利,區區困難又何足道哉?”朱璣這一番話說得豪氣幹雲,氣吞山河。直聽得劉璉與劉伯溫二人連連叫好,讚歎不已。劉伯溫道:“賢侄有如此為國為民之心,自是大英雄方能本色。難怪天下盛傳“惟楚有材,於斯為盛。”之言,果然名不虛傳。他日湘楚才俊,必然滄海橫流。”
自古以來,楚地一直多才俊之士。春秋戰國時便有“楚材晉用”的說法,秦時更有“楚雖三戶,亡秦必楚”的說法,可見楚地才俊影響之大。輔佐吳王闔閭稱霸的大將伍子胥,來自楚國。後來得以輔佐越王勾踐的範蠡也是來自楚國。可見自古以來,楚地就是才俊之士的聚散之地。劉伯溫所料不差,在明朝以後的影響中國曆史進程中,楚地才俊之士為全中國之冠,一時無兩。楚地民風質樸,人民彪悍尚武,古代悲歌慷慨的豪俠氣概,滄海橫流的英雄本色,後世迄未泯滅。